新闻中心

我和录取通知书的故事

2022-07-02 08:06

来源: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历经12年苦读,一纸通知书,联结起过去和未来,是数年勤奋的纪念与表彰,也是今后数年风景的使者与向导。在我们身边,每年都发生着许多与录取通知书关联的故事,记录着每一个不一样的夏天。

周东伟已经连续9年揽投高考录取通知书 (黄霄 摄)

投递一线 9年送“书”收获多

周东伟是中国邮政绍兴市东街特快揽投部的一名揽投员,每年6月开始,他都要和同事们进行高考录取通知书揽投的一系列安全培训。他说:“每当这个时候,薄薄的一份快递,重如千金。”

周东伟已经投送了近9年的高考录取通知书。“把一份份人生的答卷送到孩子们手上,让我们的夏天过得非常有意义。”他说,在派送的过程中,可以遇到形形色色的故事,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为一名考取北京大学的考生送去通知书。

那一天,也是这样酷暑难耐,当周东伟拿到一份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心里是十分自豪的。他回忆,签收通知书的那一刻,他和考生的家长都比较激动,相反考生十分镇定,当时该考生还说了一句:“发挥得不怎么理想!”即使过去了两年多时间,这句话依旧响在耳边,他笑着说,这或许就是学霸的无奈。

在周东伟多年的投送工作中,他也曾有为家中的亲人亲自送上录取通知书的激动时刻。“那年,我表姐家的儿子考取了警察学校,所以我也在关注他的通知书,没想到,真被我等到了。”周东伟笑着说,警察学校属于提前批录取,通知书发放也比较早。那天,他正好在整理当天需要投送的通知书,忽然看到了熟悉的名字,经过家庭住址、学校等信息核对后,确定这就是表姐家儿子的通知书。他马上拍了照片在家庭微信群里“报喜”,当把这份沉甸甸的通知书送到孩子手上的时候,他心情格外舒畅,这种为亲人送去通知书的骄傲,无以言表。

陈维

设计前端 因为热爱心有所牵

去年,当绍兴文理学院发布最新版录取通知书时,其实鲜少有人知晓,在当年还举办了绍兴文理学院2021本专科录取通知书设计大赛。该校之后正式发布的录取通知书,其实就是在吸收大赛优秀作品元素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

“为了设计比赛,我和同学准备了很长时间,不仅查看了全国各高校的通知书,还去翻了学校的校史、绍兴的城史,花了好几个通宵,修改了数十稿才完成。”绍兴文理学院艺术学院学生刘绵洲告诉记者,自己的设计理念融合了学校的校训以及绍兴的名人文化,两者结合,取了“文润水乡 理韵风则”的主题。

提及参赛经历,刘绵洲说,虽然最后并没有取得多好的成绩,但学校举办这次比赛的意义在于实践“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能够让自己的设计为新一版的高考录取通知书出一分力,这也是作为文理学子的骄傲。

“去年夏天,看到新的录取通知书发放后,我看到有个设计的小元素,与我自己的设计很接近,这让我十分开心。”刘绵洲说,很多时候主题创意往往大同小异,有接近的元素,也就意味着理念得到了认可。

这也是除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外,刘绵洲离通知书最近的一次。

回忆当年 自取通知书历历在目

每次想起自己签收录取通知书的场景,已经迈入中年的陈维就想笑。22年前,当她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绍兴文理学院的录取名单内,兴奋得一夜无眠。

“我们那时候录取情况是在电视节目中滚动播报的,没有网络信息可以查询。”陈维说,因为是本地学校,报考之前也是进行了志愿填报咨询的,在被录取的第二天,她就打电话到了绍兴文理学院的招生办公室,询问志愿书的寄送情况。“我真的是隔天就打一次电话,很心急。”陈维说。

就这样在家里焦急等待了一周左右,盼望着的通知书迟迟没有现身,又因为要出门探亲,怕与通知书错过,一天下午,陈维突发奇想想去学校自己取通知书,她回忆说:“我就直接和招生办的老师说了要出门的实际情况,商量着是否能自己拿着准考证和身份证去学校取,几位老师商量后竟然答应了。”陈维至今记得骑着自行车来到这所家门口的大学,走进了梦想中的校园,当她郑重地把通知书抱进怀里时,热泪盈眶。

陈维说:“我是家里第一个大学生,虽然在本地读书,但寒窗12年,能够进入大学校园,十分满足。”这一次自取录取通知书的经历,也成了她大学生活的开端。

作者:记者 王敏霞 (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编辑:沈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