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这两天,我们会和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及社区网格员一起巡逻,劝退有噪声的流动摊贩,为辖区中考的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备考环境。”6月14日下午,在诸暨市浣东街道东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诸暨市公安局浣东派出所民警金磊正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划分巡逻包干区,巡逻中如果发现情况,通过数字化设备“一键呼”,执法人员5分钟内可到现场精准处置。
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到如今的“协同作战”,这是我市公安系统全力推动市县镇村四级社会治理中心建设取得的成果。今年以来,全市各地公安机关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扎实推进警务站(室)“四化”建设,强化党建统领网格智治,实现了社会治理力量真正下沉基层。据悉,截至目前,全市2021个基层警务室已全部融入村社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民警全部兼任村社党组织副书记或主任助理,做实基层治理最末端,实现警源、诉源、访源“三源合治”。
把警务室搬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方面整合了多部门资源力量,市域治理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另一方面邻里纠纷也从以往的“事后调处”转向“事前预防”,这也是绍兴公安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实践。今年以来,东盛社区共开展集中矛盾纠纷排查31起,不断推动社会矛盾靠前引导、前端化解。
每天上午,金磊都会和辖区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及社区主要负责人开一次“日商会”,将一些难调解的纠纷和复杂警情“上架”,由多部门工作人员一起共商共调共解。“城市社区一些纠纷如果调解不成,当事人经常会上诉,现在多方联动后,可以更好实现精准调处。”对于“协同作战”带来的好处,金磊颇有感触地说。
联络员、调解员、跑腿员、监督员、服务员……作为市域治理基层服务管理的“眼睛”“抓手”“触角”,全市779名社区民警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主动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中,把群众身边的问题解决在基层。
在越城区城南街道长城社区,社区民警施国威经常在辖区4个老小区之中走访“串门”。这些小区没有物业管理,楼层漏水、管道破裂问题引发的纠纷时常发生。警务室搬进社区后,施国威没事就在社区转悠,依靠社区共建力量解决群众大小事,还通过党建契约化把日常户籍高频服务窗口搬进了社区。记者了解到,长城社区已连续7个月未发生因矛盾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
“深化平安建设,重点在基层,社区警务融入党群服务工作,真正实现了基层问题联治、风险联防、平安联创。”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来,我市公安系统坚持改革破题,精心组织“三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搭平台、建机制,迭代“枫桥指数”评估平台,推动基层从“百屏值守”向“一屏掌控”转变,以警务室为最小单元精准推进建设善治之城。截至目前,全市社区民警下沉社区时间超过80%,警民熟悉率达到72.6%。
作者:记者 周梦琪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