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6月11日、12日,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高峰论坛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立40周年学术会议,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召开。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的经验和做法,受到与会专家的关注和好评。专家们称,绍兴彰显地域特色,形成独特保护利用传承管理体系,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前天下午,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主任徐觉民以《彰显绍兴地域特色,构建保护传承体系》为题,在大会上介绍了绍兴古城保护的经验和做法。绍兴突出顶层设计,创新保护机制,选择保护与利用相辅相成的模式,率先以立法手段破解难题,于2019年1月1日出台《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为古城保护利用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同时,绍兴专门成立在名城委领导下的名城办,履行古城政策标准制订、课题规划研究、项目实施协调、资金使用监管等职能;设立古城保护基金,每年10余亿元用于历史文化传承类项目,构建起“一部法规、一个机构、一项基金、一张清单”的保护利用管理体系,从政策、机构、资金、运作等层面给予古城保护利用全方位保障。
绍兴为重塑名城文化、重构水城特色、疏理古城历史脉络,2019年以来,已出台《非古城功能疏解方案的实施对策与建议》《传统民居形制导则与图集》《古城公共配套设施导则与图集》《古城交通体系调整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政策方案,为古城良性发展提供前瞻思维,打造独有的“绍兴规则”,并从全国聘请“智库”,确保古城保护利用工作“不走形”。
绍兴注重规划引领,明确古城是以全城申遗为导向的历史文化传承地、以文创文旅为业态的年轻时尚集聚地、以传统风貌为依托的宜居环境生活地。注重突出民生需求,谋划“古城有机更新项目群”,切实解决群众期盼解决的难题,已陆续开展历史街区提档升级、传统民居修缮、基础设施微改造、内河水质整治、口袋公园建设等民生工程,让群众共享古城文化提升成果。
绍兴还以“数字孪生”为理念,通过大数据有效破解“古建筑修缮蓝本缺乏”问题。目前,已建成的古城信息管理系统,收录古城内14787幢房屋的影像及基本属性,并收录重点保护对象的详细资料,还以此开展风貌肌理与建筑高度管控、视觉走廊与古建筑修缮分析等,有效提升了项目决策的科学性。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经济师张广汉在会上说,绍兴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做得好、做得实,有自己的理念和特色,已构建起一整套可供参考的保护利用管理体系。绍兴建立起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有层级的保护工作,并以城市微更新手段服务民生,解决市民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运用新技术创新历史文化保护展示传承工作,值得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学习借鉴。
作者:首席记者 周能兵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