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梨上市了,我们第一时间安排采摘和发货。”结束与订购客户的通话,上虞区谢塘镇晋生村党总支书记章溢锋便继续查看“数字梨园”。监控视频里,梨树枝繁叶茂,果实挂满枝头。
“今年全村种植了1000多亩优质梨,除采摘游外,其余果品由村集体统一进行销售,解决果农的后顾之忧。”章溢锋说。
2020年,晋生村与省农科院合作,完善数字农业设施,建设大数据平台,打造“数字梨园”。如今,一个较完整的农业物联网体系已经形成,可以实现梨园实时信息采集、分区域精准作业和品牌推广营销等功能。“通过数字化、智慧化的手段,改变了果农靠天吃饭的传统,真正帮助果农增收致富。”章溢锋说。
“老王,一起去看一下直播的地方。”从“数字梨园”出来,章溢锋碰到了村里的种梨大户王晓明,便邀请他前往不远处的老粮站。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粮站,占地15亩,共由12幢风格各异的建筑组成。晋生村准备把老粮站改造成乡村客厅良仓综合体,内设谢晋电影文化艺术馆、电影研学体验馆、数字乡村展览馆等场馆。村里打算在良仓综合体里设置一个直播基地,带动全村水果销售。“等可以采摘时,我们也搞直播带货!”对于新尝试,王晓明信心满满。
作为浙江黄花梨之乡,同时也是著名导演谢晋的故乡,晋生村不久前入选了全省第二批未来乡村创建名单。除了打造“数字梨园”,村里还准备打造具有辨识度的电影文化IP。
今年,乡村客厅良仓综合体二期开发将涉及10幢建筑改造、室外景观及建筑立面改造,目前规划设计已经完成,部分项目已进场施工。“通过不断丰富业态,实现游客文化打卡、游玩采购与本地居民高品质生活的有机融合。”上虞区谢塘镇副镇长周建娣告诉记者,二期项目将建设乡村书屋、乡村共富馆、非遗活态馆、谢晋片场、1923摄影棚、电影研学馆、研学课堂、乡村旅社等休闲活动场所,进一步提升晋生村的整体形象,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
未来乡村,不仅要求实现创新发展,也意味着必须在更深层次增进民生福祉。目前,我市前两批共28个省级未来乡村创建村已建立共性场景清单227个、个性场景清单41个,建立项目清单326个,建立数字应用清单51个。截至5月底,首批省级未来乡村创建村的建设进度已达到92.03%,第二批省级未来乡村创建村已启动101个项目建设。在推进前两批省级未来乡村创建基础上,我市还将实行竞争性申报,每年申报建设25个左右未来乡村。目前已按照到2025年全市建成100个以上未来乡村的目标,建立了90个未来乡村储备名录库。
作者:见习记者 章淳 通讯员 王梦倩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