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5名社区工作人员服务1.5万余名居民,外滩社区为啥敢说“不忙”?

2022-06-05 08:09

来源:

5名社区工作人员,5个小区,18幢商务楼宇,800家商户,1.5万余名居民……

这串数字,越城区灵芝街道外滩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莎烂熟于心。

8年前,她刚从大学毕业来到社区工作,面对这串数字,有点发懵:这怎么管得过来?

8年后,外滩社区入围浙江省未来社区创建名单,成为网红社区。小马拉大车且跑得飞快,一直是外界对外滩社区的评价。

在基层治理不断面临挑战的今天,这个社区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

管人

从1∶15000到1∶50

5月26日上午,外滩社区赞成美林小区的网格长冯爱玉开始在楼下用喇叭喊:“下来做核酸了。”很快,各楼的居民在楼长的引导下有序排队进行核酸检测。

5个网格采样点,9000份样本……当天外滩社区的核酸采样工作,只花了3个小时。“我测算需采样的小区居民约1200人,结果来了1180人。”小区网格长冯爱玉同时也是外滩社区的5名社区工作人员之一,她很为自己的“精算”能力自豪。一般来讲,小区常住人口和实测人数会有差异,只有非常熟悉小区情况才能算准人数。

外滩社区成立于2016年,下辖金色家园、赞成美林、百合花园、天御花园、外滩梅园5个小区,共5600余户居民,常住人口1.5万余人,但专职社区工作人员只有5人。

“小马能拉大车”,是外滩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莎最感自豪的一个评价,也是她对自己8年前“怎么管”的答卷。

社区的传统管理模式是“平行式”的,社区干部按条线划分管理领域,一般分卫生、文化、安保等。但外滩社区比较特殊,有1.5万余人口,按照配比,理论上相当于一个社区工作人员要服务15000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必须跳出传统思维圈。”李莎开动脑筋,想出了包“区”到人,5名社区工作人员每人服务一个小区,再加若干幢楼宇,一竿子插到底,将“平行模式”调整为“椎形模式”。

但一个小区也有三四千人,还是管不过来,怎么办?这仍然难不倒李莎:一个社区干部就是一个网格长,一个楼幢就是一个微网格,网格长协调微网格长。

思路一变天地宽。按照“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网格组织体系,将社区划分为6大网格、128个微网格;5名社区工作人员下沉服务担任网格长,每人负责1个小区和2~3幢楼宇。外滩社区2017年起开始探索的“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精细化治理模式,让管理服务变得轻松起来。

这样一来,网格长的管理半径缩小到了3000~5000人,微网格长的管理服务对象缩小到了50~150人,管理也就“下沉”了。    5月21日晚上11点左右,金色家园居民李金莲接到在上海读大学的儿子办妥离沪证明的消息,她马上拨通了楼幢长的电话:“有个急事,我儿子明天早上从上海返绍,急需社区和街道领导签字批准。”原来,受疫情影响,大学生离沪返绍需要提前报备。

两分钟后,睡梦中的网格长钱宇斌接到了楼幢长的报告,她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一边连夜准备返绍报备资料,一边向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莎电话汇报。由于协调及时,街道采用先批后补签的形式进行报备。第二天一大早,李金莲的儿子林国畅就如愿返回了绍兴。

李金莲感激地说,大学生离沪返家的手续比较复杂,错过一个节点可能就要耽误几天,好在社区给力,跟居民24小时互动,全程包办不分昼夜。他们只要将情况报告楼幢长,啥都不用再操心,真的觉得住在这里很幸福。

管事

“借”来的活力

在外滩居民眼里,社区是一个神奇的组织:有钱,有权、有资源,想办事、能办事、办大事。李莎说,秘诀只有一个:借力。

2016年以来,因物业公司不配合社区工作、居民对物业公司意见较大等原因,外滩社区一举“炒”掉了3家物业公司。

李莎说,“换物业”是居民的意愿,但对社区来说,这也是一种工作方法,促使物业公司更加支持社区的工作。

“我们人少事多,很多工作都是靠物业公司协助的。”天御花园网格长陈聪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去年台风“烟花”袭击绍兴时,别的社区都忙得焦头烂额,但他们小区物业公司24小时巡逻排查,防止河水倒灌,让她这个网格长备感安心。

跟陈聪搭档的滨江物业公司孙经理则说,物业公司没有行政职能,碰到不讲道理的人就很无奈。每当这个时候,社区总是站出来给他们撑腰,让他们的工作得以落实。像安装高空抛物摄像头、电瓶车禁止进入电梯等,都是社区在背后支持。

在外滩社区,除了网格员、微网格员、物业管理人员,还有党员、志愿者、业委会人员……“网格党建”将社区治理的各个主体捏成了一个拳头。

如社区工作人员冯爱玉,还是一个34人的志愿者微信群的群主,平时有点啥事只要在群里一声招呼,大家都抢着上。

网格长的威信为啥这么高?原来,网格长可不只有“事权”,还有“实权”。譬如对物业公司进行考核打分,网格长就有建议权。另外社区还赋予了网格长推优建议权、经费补助建议权、资源配置权等。这样一来,网格长干事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强了。

外滩社区还有一道风景线是“商户联盟”。因为临街楼宇多,外滩社区商户多达900家。李莎在日常走访中,发现不少商户都是热心肠,经常参加各类公益志愿活动。他们既是服务对象,也是“巨大资源”,为何不因势利导建一个商户联盟?李莎的想法和辖区内几家商贸企业负责人的打算不谋而合。

通过自愿报名和社区筛选,2019年下半年,一支由11家知名连锁品牌商贸企业组成的商户联盟应运而生。联盟商户根据自身专业或服务特长,定期开展免费理发、中医诊疗等公益服务。社区则根据居民在社区服务活动中的参与度、奉献度,以积分制形式给居民兑换商户联盟会员卡,享受折扣优惠。

积分制的建立,实质是居民认同、形成自觉的过程,把商户联盟打造成了现代城市社区生活共同体。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商户则把家门口的流量牢牢抓在手中,“社区事”成了“家家事”。经过3年发展,联盟商户已达33家。“外滩卡”还吸引了许多社区以外的商贸企业、共建单位来谈合作,要求把自家的会员卡与“外滩卡”打通使用。

管“未来”

线上线下都幸福

“我理想中的未来社区,是以居民需求升级为核心,包括舒适美好的居住环境、智能化治理手段、家门口‘一站式’便民服务、社区事务大家共商共议……”2021年,外滩社区入选浙江省第三批未来社区创建试点,李莎想得更多,也想得更远。

每当傍晚和周日,外滩社区的树兰书房十分热闹,孩子们在这里看书、学习。除了社区图书馆的功能外,书房还有一个每天雷打不动的“四点半托管班”,主要是为小区家长减负。

“我们是收费的。”李莎说,周边很多社区都试过免费服务,但最后却难以维系。在她看来,钱的背后,是普惠公益理念的实践。

在曲屯路与凤林西路交叉口,一个全新的近5000平方米的未来社区客厅已经建成,围绕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治理等九个方面,聚焦重点民生需求,设置了5G+VR智慧体验馆、现代科技体验、社区党建及服务、报告大厅、指挥中心、创客空间等多个区块。

这幢大楼,将成为外滩社区普惠公益的实践地。“首先它一定是服务居民的,阅读、健身、休闲、培训等各项功能一应俱全。其次,这里一定要按市场化模式运营运作,办出活力、办出口碑、办出市场空间来。”李莎说。

在这方面,外滩社区积累了很多经验。譬如树兰书房,社区就以每年12万元的价格委托运营,对方公司负责两名员工工资,并依托书房开展一些活动收取一定场地费获得盈利。这样,书房开了门,公司赚了钱,居民得到了服务。

“免费服务会带来关系的松散,服务实施者会习惯于服务打折,接受服务者会因免费而不珍惜。而适当收费一方面能选出那些真正需要的人,促使已交费的居民准时来打卡,而且还有助于社区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

李莎认为,普惠性服务供给是运营的方向。今后社区的各类服务都将引入专业的第三方,社区可以在场地、成本、宣传等方面予以支持,而运营方如何通过服务来盈利,则需要他们不断深耕居民的需求和兴奋点,提供“扩容服务”。

未来社区的本质是生活的便捷和美好。未来社区不仅造空间,更为居民造家园、造生活。对于社区客厅的功能布局,李莎心中已有雏形:聚焦“一老一小”,打造高品质的社区养老、托育、托管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的普惠性服务;针对年轻人工作忙,下了班不想做饭,5G智慧厨房能充分满足日常用餐需求;社区还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做好保障,探索智慧健康管理、运动健身、文化教育……

在外滩社区,“15分钟生活圈”一直延伸到网上。

“只要点击微信小程序‘灵芝街道外滩社区’里的‘服务中心’栏目,就可以预约参加社区联合商户组织的舞蹈、插花等活动,非常方便。”百合花园小区居民吴女士在小程序实名注册后,获得了一个专属的“数字身份证”,足不出户就能了解社区最新动态,并进行线上办事,预约幼小托管、“四点半学堂”等社区服务,开展互动交友。

社区迭代,朝向幸福美好家园,外滩社区“未来”已来。

作者:记者 何瑛儿 徐晶锦 编辑:黄靖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