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宋韵,根深脉远,气象万千,绚烂多彩,既庄严又风雅。
5月18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游局、市文史研究馆主办,绍兴博物馆承办的“风雅宋——最是宋韵在绍兴”文物大展,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两宋时期绍兴的“富美画卷”。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看一看。
宋·瓷胎围棋。
宋代绍兴,满城尽是先哲贤俊
说起宋代绍兴的名人,最绕不开的一位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事实上,宋代的绍兴,不仅有陆氏家族,还有许多的世家大族,如李光家族、傅崧卿家族、姚舜明家族、石待旦家族、王厚之家族等。
“这与宋室南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绍兴地方文史研究专家方俞明认为,与晋室南渡一样,宋室南渡带来的是绍兴历史上第二个文化繁荣的高峰期。
比如上虞的李光,不仅是“南宋四大名臣”之一,官至参知政事,其祖孙四代有不少任职在知府以上。再如新昌的石待旦,他主持稽山书院时,其门人有不少名于当世,其中4人拜相(文彦博、吕公著、杜衍、韩绛),67人官至侍从或登第。还有山阴的王佐,是绍兴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年轻的状元,朱熹与他同榜。宋光宗赞其“豪杰之才,公辅之器;柱石当朝,模范后世”。
在方俞明看来,除了世代簪缨的本地书香大族,绍兴还聚集着一群受皇帝派遣守越的贤良肱股之臣,以及一大批流连盘桓越中山水在此避世的名士贤俊。“守越名宦中,有范仲淹、鄱阳三洪、曾巩、辛弃疾、朱熹等。寓越名贤中,有曾几、李显忠、李清照等,这些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学大家。”
“除了用画像、文集、表格等形式来表现这些历史人物,我们还从绍兴的两位私人藏家手里借来了近90件宋代文房用品,来表现那个时代的文风之盛。”展览的策展人、绍兴博物馆陈列部副主任沈方圆说。
“宋代文人的书房用品,与其他朝代不同,它们多是文人参与设计制作的,相当于是私人定制的。虽然这些器物上很少有落款,但每一件其实都对应着一位宋代文人。”绍兴收藏家、“一二居”主人说,他这次借给绍兴博物馆的展品非常丰富,既有青铜鱼形、水晶山形、石刻花卉纹、青白釉人物、玉刻花卉纹等各种笔架,还有湖田窑龙首提梁、龙泉窑桃形、香湖窑印花卉纹、吉州窑玳瑁斑等各种砚滴,玉羊、黑石蹲兽、白石狐形、鼓形等各种镇纸,以及各种水盂、洗、盏、棋盘、棋子、花插、笔筒、帖架、印章、墨、异形铜镜等藏品。
宋代绍兴,遍地尽是锦绣文章
“宋代以文立国,是中国历史上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绍兴作为东南文化重镇,得益于重文兴教的风气和有识之士的推动,成为文章锦绣之地,特别是在地方志编纂、前代文献搜集和诗文创作传承等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沈方圆说,这次展览为这些创世名篇单独设置了一个单元。
“绍兴是地方志的故乡,修志是绍兴人的优良传统。自《越绝书》起,绍兴地方史志的编纂已有2000多年历史。”方俞明说,宋代绍兴方志,数多质优,尤以现存的《嘉泰会稽志》《宝庆会稽续志》和《剡录》为最。王十朋的《会稽三赋》,更为绍兴方志增添了文学层面的光辉。“《会稽三赋》是时任绍兴府签判王十朋所撰,形式为辞赋,文学性较强,内容多反映当时越地的乡俗风物,可补方志之缺。”
此外,范仲淹的《清白堂记》、曾巩的《越州赵公救灾记》、陆游的《示儿》等千古名篇,也都是在绍兴写成的。如《清白堂记》,写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那一年七月,范仲淹知越州,于卧龙山(今府山)疏浚废井,得泉甘而色白,夏天如嚼轻冰,冬天如得阳春,命名为“清白泉”,并把官署厅堂改名为“清白堂”,自撰《清白堂记》,以宣扬清白而有德义的官师之规。再如《示儿》,陆游的这首绝笔诗,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月)。那时,85岁的陆游在绍兴一病不起,临终前作此诗。
“沈作宾修的《嘉泰会稽志》二十卷、张淏纂修的《宝庆会稽续志》八卷、王十朋撰的《王梅溪先生会稽三赋》四卷、范仲淹撰的《范文正公集》十二卷、陆游撰的《陆放翁全集六种之渭南文集五十卷》等,无论是刻本、印本、影印本,在绍兴图书馆里都有收藏,我们也都借来了。”沈方圆说。
展览现场的微缩版“宋城”。
宋代绍兴,俯首尽是名物香韵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有钱有闲的宋代绍兴人,物质与精神都是丰富的。
“从越酿、越茶、越瓷、越纸、越帛、越榧、越盐、越楫到越刻,这些绵延至今的物质财富,早在宋代就已经行于天下,为人钟爱。”沈方圆说,在策展中她找到了许多相关文物。
比如越酿。南宋时,越酿就名扬天下,时人有“湑镜流之香洁兮,贮藏秘色之新瓮”的赞誉。这一点,从绍兴博物馆收藏的北宋青釉划花纹瓷碗、南宋银盏托等器物中就可以看到。
再如越茶。宋时,名茶迭出,列入贡品。绍兴茶区的日铸茶、卧龙山茶等皆为贡品。其中,日铸茶首开绿茶炒青法之先河,而“名天下”。北宋文学大家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对此留下盛赞:“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铸第一。”陆游也在《安国院试茶》中说:“日铸则越茶矣,不团不饼,而曰炒青,曰仓鹰爪,则撮泡矣。”
还有越纸。宋代时,两浙已经成为全国的造纸中心,而绍兴的造纸业,在两浙又处于领先地位。当时在绍兴产竹的地方均设有造纸局,负责生产和修贡事宜。“我们从会稽金石博物馆借展来的《有宋支盐修武韩公圹记》,就极好地证明了宋代越纸及越盐的盛行。”沈方圆说。
“宋韵文化,我们感于物质感受之义,为生活之精致,也感于艺术感受之义,为艺文之风雅,更感于思想感受之义,为爱国之情怀。”市文广旅游局博物馆处处长、绍兴博物馆馆长何鸣雷为这场展写了前言。
“绍兴,有历史,更有文化;绍兴,不一样,更不简单。”在他看来,这场宋韵大展,就是想要向市民传递绍兴宋韵之沛然,以期增文化自信,强文化自觉。
作者:记者 徐霞鸿 文/摄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