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这片新良田是提水灌溉田,今年准备种上‘中组143’超级稻。”近日,在柯桥区福全街道胜利村,今年36岁的种粮大户唐海峰正在田间忙着早稻播种前的准备工作。经过多次试种,今年他选了“中组143”超级稻,“这个品种通过了农业农村部认定,高产稳产,早熟抗倒,抗逆性强,是很理想的种植品种。”唐海峰说。
唐海峰所处的这片农田,曾经种满苗木,经过“非粮化”整治后,良田回归粮田,形成了如今稻田集中连片、沟渠纵横的田园景象。“2020年以来,我们村全力开展‘非粮化’整治,推进土地流转和退苗还粮工作。原先种了苗木及其他作物的962亩农田,目前已基本清迁完成,将全部种上双季稻。”胜利村党总支书记何关昌说。
让良田回归粮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基本农田“非粮化”整治优化工作,按照“坚决遏制新增、分类处置存量”的要求,坚持“先易后难、分类施策”原则,稳妥有序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清理腾退工作。对确实难以清理腾退或不符合要求的地块,按照“总量不减、质量不降、集中连片、局部调整”原则进行调整优化,确保落实在符合条件的高标准农田内,并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据统计,从去年至今,全市已累计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优化面积14.9万亩。
为进一步巩固“非粮化”整治成果,扩大今年粮食种植面积,我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因地制宜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以补助、奖励等形式,公开招标承包,积极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巩固提升粮食产能,保障粮食安全。
嵊州市长乐镇通过“非粮化”整治,恢复了900多亩耕地。该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种粮大户公开招标,提出亩产达到250公斤至400公斤发放一次性补助金、亩产400公斤以上另行奖励的激励措施。越城区制定出台了粮油生产保供扶持政策,不仅对相应种植大户进行奖励,还针对当年在新增流转土地上种植粮食,且土地流转年限超过5年并落实长效种粮管护措施的,给予村集体每亩1000元的奖励。
今年市两会上,“严守粮食安全底线,强化粮食和重点农产品安全供给保障”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我市将继续落实最严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建成高标准农田6.5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7.9亿公斤以上。”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农业部门将深化服务指导,多措并举帮助各地提高耕地质量和种粮效益,促进应种尽种,确保“良田粮用”。
作者:见习记者 章淳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