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水心庵是否有望成为文保单位?

越城区多名政协委员,为何关注孤悬江面的889岁老屋

2022-04-12 08:34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孤悬江面的水心庵。

2017年,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则水牌整体动迁。

水心庵,位于越城区东湖街道则水牌村南面梅山江中央,在动迁中被暂时留了下来,成为孤悬江面的老屋。

连日来,越城区多名政协委员正在为这座老屋奔走,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越地遗迹

孤悬江面的889岁老屋

为一探究竟,记者随同越城区政协委员马国军、凌国良,乘坐渡船穿过大片湘家荡水域,登上水心庵。只见一座二进老屋,占满了整个江心小岛,这就是水心庵。

“它已经889岁了。”凌国良告诉记者,“据《则水牌志》载:水心庵,建于南宋绍兴三年(1133),四面环水。村里流传着一个故事,水心庵是宋高宗赵构东逃的避难之所。” 

“水心庵不仅地理位置独特,还有较深厚的越地文化底蕴。”凌国良认为,水心庵下面的小岛,正是越国巫山所在地。《越绝书》曾提到巫山去县十三里许,而《绍兴县志资料》载:“则水牌,县北昌安门外十五里,初名巫山乡。”

日前,凌国良提出了“关于将水心庵列为文保单位并加强保护的建议”。

江南风骨

明代大儒绝食殉国之地

凌国良介绍,他开始留意水心庵,大约在三四年前,这主要是因为明朝大儒刘宗周。

刘宗周,浙江山阴人,明代儒学大师、蕺山学派创始人、“慎独”学说提出者。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等都是他的传人。

时光倒退377年。清顺治二年(1645)六月十三日,清兵占领杭州。十五日消息传到绍兴。据《蕺山刘子年谱》记载:“先生(刘宗周)闻变,时方进膳,推案恸哭曰:‘此予正命时也。’遂不食,僵卧榻间。”

凌国良说,刘宗周绝食殉节之处,正是水心庵。

这一说法,得到了绍兴文理学院教授张炎兴的认同。张炎兴曾参与论证刘宗周在绍兴的故居所在,他告诉记者,查刘宗周之子刘洵编撰的《蕺山刘子年谱》可知,“先生盥栉辞家祠,出居郭外之水心庵”,至死未再回到城里的家中。

丈量之后

拆除初定于八九月份

袖珍小岛,四面环水,无船不得入。

关注水心庵多年的凌国良,这段时间颇为焦虑。因为他听闻,水心庵可能要被拆了。

说起水心庵,原则水牌村民、50多岁的高素英如数家珍。

“我婆婆的姑姑,终生未嫁,在庵里住了大半辈子。”童年的黄昏时分,她经常坐在河对岸,看婆婆的姑姑在空地上织渔网。

现在的水心庵,早已无人居住,平时主要由高素英家在管理维护。高素英说,大半个月前,东湖街道的工作人员前来水心庵丈量评估。“街道来通知我们说要拆了,量出来大概有800平方米。”

“确实要拆了。”东湖街道建管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水心庵的开发,由迪荡新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

迪荡新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为了水域占补平衡和河道畅通,初步定于今年八九月份拆除水心庵。庵下的小岛,也要一并挖掘清空。

价值独特

水心庵的“身份”能否改写?

迪荡新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作出拆除水心庵的决策前,已经咨询过越城区文物保护科,确定水心庵为非文保单位。

凌国良则对拆除水心庵感到惋惜:“水心庵作为越地文化遗迹、南宋赵构避难之所、刘宗周殉节之地,有着重要的精神价值。”

张炎兴教授也认为,水心庵是刘宗周为数不多的、真正留下的原生态遗迹。他说,绍兴正在大力挖掘阳明文化,而刘宗周是王阳明的忠实追随者,加大对刘宗周及蕺山学派遗迹的保护,对绍兴大力弘扬阳明文化大有裨益。

就在同一片水域的江心,距水心庵不远处,有一座跨龙桥。作为绍兴市文物保护单位,在则水牌的整体拆迁中,它得以保存。

水心庵是否有成为“文保单位”的潜质?对它的拆迁是否还有转机?越城区政协委员马国军、凌国良表示,他们已邀请越城区文保部门、东湖街道等部门单位,择日进行勘探和协商。对此,记者将继续予以关注。

作者:记者 厉燕军 文 许文超 摄 编辑:黄靖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