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逐渐回暖,茶树悄然抽芽吐绿。在诸暨市东白湖镇上泉村,鸠坑茶开始进入采摘季。昨天,数十名茶农穿梭在茶园里,熟练地从茶树上摘下一片片嫩芽放进竹篓里。“这8亩土地是我家流转给越江茶企的。”茶农斯华英说,除了承包费,平时在茶园帮忙还有工钱,一年有十来万元收入,比以前稳定多了。
上泉村是茶叶种植大村,全村1400余农户皆种茶,茶园面积2000多亩。多年来,由于茶树品种、养护方式、制茶工艺不同,每家的茶叶品质参差不齐,而且缺少品牌“加持”,卖不出好价钱。
如何破题?近年来,东白湖镇创新实行“茶园流转”新模式,吸引有实力、讲诚信的茶企到镇里发展,促进茶产业升级转型。“自2016年把茶园流转过来后,我们全部按‘标准茶园示范基地’模式建设,用好的茶种和工艺确保品质,并进行统一包装销售,不断提升东白湖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绍兴越江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思班说,去年,公司又流转了近千亩茶园,希望把就近的茶园连片发展起来。
东白湖全镇茶叶种植面积约3万亩,如今,越江茶业、龙门顶茶业、安鑫盛等企业都通过“茶园流转”的方式,实现了品牌化发展之路。东白湖的“越红茶叶”“龙门顶”“雾塘岗”等5个茶叶品牌也成为了市级知名品牌,年创收4650万元。
“‘茶园流转’改变了农户单打独斗的生产模式,产生了规模效应、品牌效应与集约效应,拓宽了茶农致富增收之路。”东白湖镇副镇长顾银环介绍,不仅如此,规模化经营也助推了镇里的“全域景区化、景村一体化”,为茶叶经济带来“二次开发”。
东白湖镇人文底蕴深厚,拥有千柱屋、发祥居和华国公别墅等清代斯姓居民建筑群14处。为此,该镇大力推动斯宅古建休闲和上泉茶文化融合提档,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以“越红博物馆”为载体的茶艺体验也带动了当地的农旅经济发展。去年,该镇人均增收3683元,同比增长10.5%。
东白湖镇党委书记何军表示,将继续发挥山区资源禀赋优势,通过“提升质量、创建品牌、延伸产业链”等方式,做足“以茶惠民”文章,奏响“富民强村”振兴曲。
作者:记者 何 丹 通讯员 何 巍 张珊珊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