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以人民之名行权 以奋进之姿履职

——市八届人大常委会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纪实

2022-03-26 07:33

来源:越牛新闻-绍兴日报

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芳菲、山水映照。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即将召开。

回望,有利于更坚定地前行。

过去五年,市八届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作用,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先后制定地方性法规11部,作出决议决定64项,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136个,开展专题询问11次……为助推我市成功重返全国城市综合经济实力“30强”,推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保持理论清醒,始终把牢政治方向

“党旗”插在哪里,人大工作的方向就在哪里。

2021年12月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上虞,城市被按下“暂停键”。

“各自回家收拾东西,一小时后单位集合出发!”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市人大常委会五位副主任连同机关党员干部放下紧张进行中的人代会筹备工作,逆行奔向抗疫最前线。在之后的13天时间里,他们投入到村社封控、物资供应、核酸检测等一场场战“疫”中,帮助百姓解决发生在管控时期的实际困难。

心系国之大者,人大始终担当着大事要事难事的支持者、推动者、破题者。过去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经验理念有效转化、创新理论层出不穷、实践成果不断深化……只有学深悟透,才能更好提升,这是基础课,也是必修课。

常委会在落实传达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基础上,建立健全理论学习常态化机制,进一步学好理论知识,坚定制度自信,以理论清醒保证政治坚定。

“人大工作只有找准着力点,才能更好地与党委工作合拍同频,形成共振效果”“要在‘赢民心’这个着力点上担当发力,做踏实做事的实在人”……这些写在人大机关干部记事本上的学习体会,已化作信仰指引方向。

保持理论的时刻清醒能更有效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五年来,常委会深入践行“抓住主题、干好主业、服务主体、提升主力”工作要求,通过依法行使职权,保证了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018年4月,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关于全面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决定》;2019年,又乘势作出《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决定》,进一步加速城市产业的“破立”腾挪、转型升级,吹响了绍兴“聚焦高质量、念好‘两业经’”的冲锋号。

五年来,常委会在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方方面面精准发力,高水平推动各项要求落地落实,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输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秉持良法善治,筑牢民主法治根基

如果沿着过往五年的立法进程仔细观察,可以看到许多条纵横交错的经纬线:它们一头上接中央战略部署和省委决策要求,一头下连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文化本底和城市肌理;一头牵引政府,一头畅达百姓。

2020年9月1日,全省设区市首部关于村庄规划建设的地方性法规《绍兴市村庄规划建设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我市获立法权以来首次提请人代会审议的实体性地方法规。市人大代表施明朗表示,关于村庄规划,绍兴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此次立法为推动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法律保障。在前一年召开的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包括他在内的22名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村庄规划建设立法的议案》,成为近几届人大任期内首次被直接纳入立法计划的代表议案。

这些集创造性和先进性于一体的地方性法规,呈现出了五年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推进立法工作的丰厚底色。

底色之一,特色创新、服务发展——

《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擦亮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金名片”;《绍兴黄酒保护和发展条例》助力黄酒产业和黄酒文化的振兴;《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保护规定》传承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护航绍兴稳步进入“地铁时代”……凡此种种,无不体现这一特质。

底色之二,水到渠成、务实管用——

《绍兴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制定实施,勾勒出一部法规从无到有、演化成熟的过程:2017年,养老服务类项目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票选序列;2018年,《绍兴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条例》(起草名称)被列入立法预备项目;2020年,历时一年研究编制的《关于高质量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决定》通过实施;2021年,条例正式施行……每个节点的工作成效为法规的形成提供了养分,也为法规的落地实施夯实了基础。

底色之三,人民民主、全程参与——

常委会制定出台10余个配套制度,建立首批20家基层立法联系点,成立由43位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的地方立法专家库,确保每一部法规制定过程中都能得到广泛的民意支撑。

五年间,“紧扣中心、彰显特色、求真务实”的立法工作模式初步形成,地方性法规体系逐步完备,民主法治建设再上新台阶。

持续监督发力,提升民主监督实效

2017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此举拉开了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序幕。

那一年,正是本届人大常委会履职起始之年。

一年后,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首次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2017年度全市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审议了关于2017年度全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初步掌握了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等数据情况。

此后四年,常委会坚持将监督触角延伸至国有资产管理的各个领域,先后提出全面摸清“家底”、深化国资监管体系改革等一系列整改方向及数十条意见建议,实现监督全口径、全覆盖、全方位。至2020年末,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4455.97亿元,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3060.57亿元,较2017年实现大幅增长。

监督是形式,整改是手段,提升是目的。五年来,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充分运用好审议、视察、督查、调研、执法检查、跟踪督查以及数字化监管等多种形式和载体,坚持在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改革、城市能级提升、民生事业发展、基层治理现代化等中心工作上正确发力、有效发力,确保监督刚性和实效持续提升。

数字化改革高潮迭起,常委会把准航道涌入“蓝海”,充分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的应用效果,不断提升监督质效。

2020年5月,常委会首次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举办专题询问活动,主题直击疫情发生后群众关注度直线上升的疫情防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情况。直播的2个多小时内,吸引了近8万网民参与。“在更广泛的公众监督下,应询者感受到真真切切的民意压力,有利于增强政府部门整改落实的动力。”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有关负责人说。

2019年,常委会首次对民生实事项目资金使用绩效进行监督,以资金使用绩效监督来提升民生实事项目办理成效,推动民生实事项目有效实施,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办到百姓“心坎”上。

强化代表工作,彰显为民担当风采

人大工作,主体是代表,基础在代表,活力看代表。要更好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做主,关键是人大代表要发挥好主体作用。

激发代表活力,发挥代表作用,人大在过去五年建树颇丰——

2020年5月,“局长·代表面对面”活动在柯桥区柯桥街道启动。活动当天,来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单位)的“一把手”,与部分市、区人大代表面对面,并就代表们提出的企业融资、疫情风险防控、老旧小区停车难、食品安全等问题和建议作出详细回应。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随着“面对面”活动的不断推进,民意的传递通道进一步畅通,民生小事成为切切实实的“局长工程”。如今,“面对面”活动在不断提质扩面增效,已成为绍兴人大的一项特色亮点,并与人大专题询问、专题视察乃至常委会审议等常规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为进一步拓展代表履职服务平台,提升代表履职能力水平,去年,常委会专门建成投用市人大代表联络总站,注重以主题活动形式助推中心工作,实现线上线下联络站全市镇街全覆盖。人民当家做主,在这些创新机制和举措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在即,代表建议办理再次成为人民热议的话题。在本届人大常委会任期修订完善的《代表议案处理办法》,明确指出开展会前集中视察,建立“预交办”和疑难建议会商流程,加强部分多年未解决建议跟踪督办和办理工作“回头看”等,为提升代表建议办理实效夯实了制度根基。

新气象彰显新担当。绍兴人大将始终遵循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聚力“五个率先”,以人大高质量履职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彰显更多作为和担当。

作者:记者 裘 玮 编辑:高建峰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