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随着《中国禹迹图》编制工作的推进,很多省份开始了禹迹图的编制,那么编撰禹迹图要注意哪些事项,怎样做到规范严谨?记者获悉,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紧张工作,近日,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立项,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市鉴湖研究会等承担的《禹迹图编制导则》制定工作基本完成,有望成为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类的规范性文件。
继编制《绍兴禹迹图》《浙江禹迹图》之后,去年初,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又将制定《禹迹图编制导则》列入大禹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课题项目,并由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和市鉴湖研究会等具体承担。经过一年多时间起草、论证、修改,该课题顺利结题。据了解,《导则》共8章22节,内容涉及禹迹的定义,禹迹图编制的原则、资料要求、成果形式、评审要求和发布形式等。
如在资料收集方面,明确主要来源包括考古发掘、田野调查、文物普查成果,以及公开出版物、历史典籍、地方志等具有权威性的资料。在数据处理方面,要求底图所有基础数据应保持与其所反映时期的一致性。“制定导则将对《中国禹迹图》和《东亚禹迹图》的编制起到规范作用,以确保禹迹图的学术性、权威性。”市鉴湖研究会会长邱志荣说,这既是大禹文化保护传承上的又一重要举措,同时对于我市擦亮“东亚文化之都”名片、打造大禹文化研究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绍兴市在完成辖区内和浙江省禹迹图编制之后,又发起《禹迹图编制导则》课题,可谓功莫大焉!”中国水利史研究会会长、本项目负责人谭徐明说,导则有助于禹迹工作的领导者、编制者厘清本土禹迹的历史、明确保护对象、阐释本区域禹迹的文化价值,也有利于规划部署和实施禹迹保护工作。
“接下来,我们将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报送相关部门审定,争取早日颁发为行业标准。”谭徐明表示。
作者:记者 周国勇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