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北京冬奥会的顺利举办,离不开赛事保障工作。而在赛事保障上,也有诸暨企业的身影。浙江圣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为冬奥会医疗保障第一站——北京市昌平区医院量身定制智慧停机坪,使医疗救援工作实现了“地面+空中”立体化救援。据悉,该停机坪是北京市北部地区区域医疗中心唯一一个标准化、信息化、数字化的高架停机坪系统,对于提升当地航空医疗救援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这次为昌平区医院打造的智慧停机坪直径28米,起降最大载重量达13吨,能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及全天候安全起降。”圣翔航空董事长助理楼佳南介绍,这款停机坪面积大、规格高,能适应更多不同大小的机型和紧急停降场景,提高救援效率。
在诸暨,类似圣翔航空这样的航空航天配套工业企业还有不少,如申发轴瓦、太阳电子、伊思灵双第弹簧等,涵盖了卫星测控与研发制造、直升机停机坪、新材料、轴承轴瓦、弹簧及五金零配件等领域。
作为浙江省军民融合示范基地,近年来,诸暨经济开发区聚焦航空零部件、航空设备、航空新材料等关键领域,布局发展航空航天产业,积极打造军民融合平台。通过精准招商,先后成功招引落户星空通用航空产业基地、赛思倍斯卫星智能制造基地、天链测控国际商业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等项目。目前,该市涉及航空航天产业的企业已达31家。据初步测算,去年诸暨市规上航空航天配套工业企业产值已超10亿元。
在品牌企业加速集聚的基础上,诸暨以产业为依托引进合作载体,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先进技术研究中心、路空一体研究院等一大批产学研平台相继落成,为诸暨经济开发区航空航天产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聚焦国家、产业所需,着力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切实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前段时间,浙江大学相关负责人在诸暨市调研时提出,要持续深化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方法,不断拓宽合作广度、提升合作深度,推进双方合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加快打造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全力促进诸暨航空产业迭代升级。
产业发展离不开环境滋养及创新生态。“我们将以‘店小二’的工作定位,下好政策的‘棋’、搭好要素的‘台’、念好服务的‘经’,为合作顺利推进提供更大舞台。”诸暨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市将持续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引进产业基金,并加快成立工作专班,深入开展对接交流,专人负责、专项推进,着力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真正让浙江大学的成果在诸暨转化落地。
作者:记者 何 丹 通讯员 施枚佳 编辑:高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