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看着门把手上挂着的饭盒,毛言成心头一紧,“这估计是他父亲昨天送来的饭,没吃就走了。”
“信和(化名)、信和……”紧接着,他向屋里喊了三四声,无人应答。
“警官,他昨晚回来过一次,今天一早又走了。”邻居老太太听到动静,走出来告诉毛言成。
这天是正月初三,天气有点冷。“他又跑哪里去了?真是让人不放心。”毛言成小声嘀咕,扭头与一同前来的民警说,“走,去他父亲那里。”
回到车上,毛言成看了一眼后座,那里放着两箱香榧、一箱山核桃、一箱牛奶和一大袋酱货,这是毛言成20多天前就准备好的年货,打算春节期间送给信和,“他患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非常惧怕警察,我在努力同他建立信任”。
毛言成的普通话里,夹杂着半生不熟的绍兴方言。他原籍安徽宿州,2005年警校毕业后就来到柯桥工作,先后在绍兴市公安局柯桥区分局巡特警大队、夏履派出所工作过。去年3月,他调任华舍派出所副所长。因为工作出色,去年底他获评全市十佳网格民警。
信和是毛言成分管辖区里的一位特殊居民,今年44岁。信和经常在全国各地乱跑,光是购买火车票的记录累计就有442次。家里人想管也管不了,拿他没有办法。毛言成到华舍派出所任职后,就开始关心信和,时不时了解他的情况。
正月初三,恰逢毛言成值班,他决定带着年货去看看信和。“他很害怕跟我见面,生怕我带他去精神病院,为了躲我,手机号换了3次,还专门从父亲那里搬出来,在安昌租了房子。”对于这次扑空,毛言成一点都不意外。
到了信和父亲家,屋里安安静静的。毛言成一看,就明白信和不在这里,他把年货塞到老人手里,请他转交给信和。“毛警官,你真的很关心信和,做的事情都是为他好,是我们孩子不听话,给你添麻烦了!”老人今年78岁,对儿子是既心疼又无奈,见到毛言成上门,一脸歉疚地说。
“别这么说,他是生病了,不是故意的。”毛言成拍拍老人的肩,安慰道,“你也要配合我们,好好劝劝他,他最听你的话了。”
随后,他拉着老人的手,把先前跟他讲过无数遍的话,又说了一遍:“你要经常跟信和说,在家里吃得饱、睡得好,不要随便乱跑;警察是来帮助他的,他只要不犯病,就不会送他去医院;药要按时吃,等病情稳定了,我跟社区干部讲一声,让他干点绿化保洁的工作,每月挣个两三千块钱,不是也挺好的吗?”
临走时,老人感激地跟了出来,执意送到楼下,嘴里一直念叨着“谢谢”。上车前,毛言成再次叮嘱老人:“信和回来,你给我打个电话,让我放心。”
回到单位后,毛言成立即在公安系统里查人脸抓拍、搜火车购票记录,可惜都没有结果。第二天傍晚,信和父亲传来好消息,儿子回到了出租屋,毛言成心里的大石头这才落地。
作者:记者 陈 松 编辑:高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