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诸暨市东白湖镇观岭村88岁的老人陈天法出了一本《回忆录》,在村民当中传为美谈。
陈天法的《回忆录》写的是他的故乡——柏树头村,一个已经消失了42年的村庄。书中收集了30多篇文章,以朴实的语言,为读者展示了柏树头村的风俗风物、乡村往事。《回忆录》不仅唤起了原柏树头村民的美好回忆,而且加强了迁移到不同村落的原柏树头村村民及其后代的联系,让柏树头村的优良传统、好人好事得以继承。
陈天法手绘的村落图,图上标明了所有村民家在村里的位置
A
消失的村庄
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1979年,为了建设陈蔡水库(现称东白湖),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柏树头村被淹没在水库底下。柏树头村200多户村民成了移民,散居在宜东、外陈、新壁、越山等多个地方。
陈天法曾担任原孝四乡广播线务员,因为长年走村串户,对村里的民间传说、古典事例、风情风貌、自然地理等情况了如指掌。水库于1984年竣工蓄水,故乡变成一片汪洋,许多的文化遗产、古典事例、地理风貌等既无人传诵,又无人记载,连同村庄一起沉入了水底,这一切让陈天法一直无法释怀。
40多年来,陈天法对消失的村庄,始终充满着无限的留恋。陈天法告诉记者,村庄有许许多多的古建筑群,还有抗日将领翁国华纪念塔、吴姓祠堂、陈姓祠堂等建筑,这些建筑群都立有碑文记载,内容丰富,很有历史价值,可惜都消失了。村里还有村民制作的十二生肖、八仙等24件锡制品,造型别致,日闪银光,栩栩如生。还有30轿木雕花板凳,雕刻精美。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都随着村庄的消失而消失。
陈天法还清楚地记得42年前搬家时的情景。当时单位给他放了一个月假,那段时间他心情沉重,对村庄万般不舍,“柏树头村不仅是当时的乡政府所在地,而且是整个乡里田地最多的村,村民生活富足,水陆交通方便,可以从水路直达诸暨城区”。
后来,陈天法被安置在现在的东白湖镇观岭村,新家与老家相距7公里,每次想念故乡时,陈天法总会跑去看看,虽然老家已经沉没在水库底下,但故乡的模样在他心中依然十分清晰。
B
10年辛劳
终于换来一本“村志”
40多年过去了,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成为陈天法心头挥之不去的乡愁,退休后他经常骑着电动三轮车去走访村民叙旧。“虽然大家都老了,但一见面依然叫得出名字。闲聊得知,有的村民早已过世,有的村民很有出息。”每次走访后回家,陈天法总是辗转难眠,他认为,村庄可以消失,但不应该被遗忘。想到自己在柏树头村生活了近50年,对村庄的情况又这么熟悉,应该写一本关于柏树头村的回忆录,为在那里生活了几十年的村民们留下一抹乡愁。
2011年他开始一个人在家里动笔。其间,陈天法的家庭遭遇了一次变故,有一段时间心情很差,但他努力让自己振作起来,又开始投入到写作和整理中。写作时,陈天法记忆的闸门一次又一次地打开,好像又回到了故乡,他一边回忆一边写,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栩栩如生地浮现在眼前,写到动情处,陈天法经常禁不住泪流满面。采访时,陈天法也向记者感慨:“大多数村民对我写《回忆录》都是十分支持和赞同,但也有少数村民嘲笑我这么大岁数了还发癫写书,酸甜苦辣一言难尽。”
2021年11月,《回忆录》终于面世,老人自己掏钱印了50多本。新书取回家那天,陈天法看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时,双手不禁颤抖起来。“我觉得自己实现了人生中最大的一个愿望,我已死而无憾了。”
记者看到,陈天法的这本《回忆录》,除了记录关于柏树头村的历史,还有很多感人的人物故事,村里原先的能人志士、好媳妇好公婆等全罗列在内,像一本村志,又像一本村民的回忆录,更像一本包罗万象的柏树头村百科全书。
C
有了这本回忆录
村民间的联系
多了起来
在老人看来,这本凝聚着他10年心血的《回忆录》,就是柏树头村的村志。在老人的回忆中,群山环抱之中的柏树头村山水秀丽,山上香樟树、苦槠树、枫树等古木参天,还有各种天然景点和传说。一条大溪江环绕着村子,常年溪流淙淙,滋养着全村1000余人。
在新书面世的一段时间里,陈天法天天沉浸在喜悦中,他变得更加忙碌,每天骑着电动三轮车走村串户,他说,他要把这本书送给乡亲们。
这本《回忆录》让村民们如获至宝。今年86岁的老人骆才根,迁到梅西村,他拿着陈天法亲自己送上门的20本书,非常高兴。骆才根说,这本书可以当做“家谱”用,让原柏树头村的儿孙们代代相传下去。
记者看到,回忆录的最后一页是柏树头村村落图,它是陈天法通过回忆一点点手绘出来的,图中完整地呈现了村庄的原貌,还标明了所有村民家在村庄的位置。陈天法对记者说,为了画好这张图,他足足花了近一个月时间,先是画出草图,然后再一笔一画地把它变成正稿。为了正确地显示原貌,他还不辞辛劳地走访了30多户村民一一核实。
“以前,大家各居各村,很少走动。有了这本书后,彼此间的联系又多了起来。”今年70多岁的村民蒋忠南欣慰地说。
陈天法表示,接下来,他还要对回忆录的内容进行补充,然后再去印刷,让想要这本书的村民都能够如愿以偿。
东白湖镇陈蔡村有一位村民叫蔡建伦,一直从事史志研究。蔡建伦对记者说,他被陈天法的精神深深地打动,柏树头村是一个诸暨版图上早已找不到的村庄,因为陈天法的执着,终于从水底重新浮出了水面,老人的精神让人感动。
正如老人所说的,村庄可以消逝,但不应该被遗忘,《回忆录》一书,可以说为我们推开了一扇留住乡愁的窗户。
作者:记者 张学敏 文/摄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