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温暖的象征,是冬日夜晚的一盏灯,是疲惫时的一个拥抱,是失落时的一句安慰。你眼中的家是什么样子?在诸暨有这样一户家庭,家庭成员将小家的温暖传递给大家,把贡献力量、服务社会作为共识,同时也收获着自身的成长和幸福。
前不久,诸暨的周建琴家庭被评为“2021年全国最美家庭”。近日,记者实地探访,感受他们传递的温暖与善意。
托起就业梦
“食材带好了没?记得多带一些娃娃包巾。”近日,在诸暨越溪学堂大教室,周建琴正指挥大家整理培训所需的物资。接下来,他们马上要前往大唐街道给那里的待业妇女上课。
周建琴今年50岁,以前是诸暨一所幼儿园的园长。这所越溪学堂是她在2016年底创办的,以母婴家政服务培训为主,一直致力于为本地下岗、待业妇女提升从业技能、拓展就业渠道。
“从事这一行纯属偶然。”周建琴说,6年前,她参加了一场育婴员技能培训考评,在现场认识了不少中年妇女,她们就业意愿强烈,也踏实肯干,只是苦于没有一技之长。回来后,周建琴一直在想,有没有办法帮她们一把。这时,她想到了创办培训学校。
因为之前没有经验,周建琴怀着忐忑的心情,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人。没想到,丈夫朱小强和女儿朱悦都很赞同。周建琴动员了之前的两位同事,一起选地址、招生、考技能证书。2016年,越溪学堂正式成立。
不料,事情进展并不顺利。受传统观念影响,不少人认为做家政就是做保姆。“下乡宣传的时候,还有人对我冷言冷语。”周建琴说,家人的关心成了她最大的动力,“我爸妈、公婆时常打电话来鼓励我。”女儿也很懂事,放假回家后主动帮她做好饭菜。
一年多后,办学堂的事情有了转机。直埠镇(现与江藻镇并为姚江镇)联合越溪学堂开展了“直埠好妈妈”家政技能培训。那次活动反响很好,也让越溪学堂一下子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周建琴很欣喜,自己的心血终于没有白费。
在越溪学堂,记者看到不少锦旗。“这些锦旗都是雇主送给我们月嫂的。”周建琴每次走过锦旗,心里都有一种成就感。
今年48岁的金大姐就是在这里改写了自己的人生。之前,她是一名家庭主妇。2020年,金大姐偶然参加了越溪学堂联合枫桥镇举办的育婴师培训班,这让10多年没工作的她一下子找到了方向。
“当时我的家人不同意,是周校长一遍遍打电话劝他们。”金大姐说,周建琴还鼓励她,要勇敢地迈出一步,证明自己。反复沟通几次后,金大姐的家人终于同意,周建琴又组织金大姐等一批妇女考取了母婴护理师证,还帮忙联系了客户。当拿到第一笔5000元工资的时候,金大姐激动不已,前来感谢周建琴。
像金大姐这样的妇女,周建琴不知接触过多少。2017年,学堂渐渐走上正轨后,周建琴就主动和各乡镇(街道)联系,定期“送教下乡”,免费向妇女们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和技能培训。4年多来,平均每年都要开设20多期培训班,免费培训7200多人,累计帮助300多名妇女走上就业岗位,其中一些人实现了月薪过万元。
传递好家风
走进周建琴家,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客厅墙上,悬挂着一幅大全家福,照片中一家14人笑容灿烂,其乐融融。“这是6年前正月初三在公公家拍摄的。”周建琴笑着说,像这样的家庭聚会,每年都会举办。
周建琴的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但从小就对他们三姐弟严格要求,“他们一直教育我,要做好事,做有意义的事情。”她结婚后,一大家子人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家里的几位长辈都很好,看到我工作辛苦,常常轮流跑来给我送饭。”周建琴说。现在,只要有空,周建琴一家三口每周都会去探望4位老人。
“爸爸妈妈感情一直很好,我从没见他们吵过架,洗碗、浇花这些家务活他们都一起做。”女儿朱悦今年25岁,现在也是越溪学堂的一分子。
此前,朱悦在上海读大学。2020年寒假期间,她留在家中准备考研,许久未回家的爸爸也在除夕回来了,一家人终于迎来久违的团聚。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朱小强只在家中待了一天就赶回上海,投身方舱医院建设。越溪学堂原计划开展几次“送教下乡”和社区公益讲座,也因为疫情原因无法开展,这可急坏了周建琴。
“我本以为妈妈就是单纯做培训,不明白她为何这么急。”那时朱悦还很不解,周建琴告诉她,“不少农村妇女等这次下乡培训等了很久,也盼了很久。”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朱悦。看着爸妈忙碌的身影,她的心里也涌起一个想法,想做些什么。碰巧那时,朱悦准备报考新闻传媒专业,学习了不少新媒体技术。“线下办不了,可以转线上培训。”朱悦立刻着手准备,做成视频上传至平台,同时,她还利用微信视频号、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推送各类培训知识点,时常忙到深夜。2020年初疫情防控期间,这些课程中的绝大部分都免费向大家开放。看到女儿如此懂事,周建琴和朱小强都很欣慰。
整整3个月,周建琴一家三口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贡献自己的力量。“每天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爸爸来电话的时候。”朱悦说,大家通过电话相互鼓励,时间也过得特别快。
“这些年,我最感谢的就是我的家人。”周建琴说,每当工作一天回到家中,总有女儿的问候和拥抱。丈夫虽在外地,但周建琴遇到困难打电话给他,他从不抱怨,而是耐心倾听,尽力帮助。和周建琴一家相识多年的同事袁小君说:“他们一家人都很热心,常参与公益活动,捐款捐物。”平常,培训学校的老师和学员之间也像朋友一样相处,逢年过节总会聚一聚,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家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互相扶持。”周建琴说。现在,女儿也加入了她的队伍,这让周建琴很高兴。女儿的加入,带来了不少新思想和新观念。“做家政培训让我实现了梦想,同时也帮助到了很多人,让她们也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周建琴说。
作者:记者 张诗纯 编辑:杨寒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