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斯菱股份:轴承生产用上“元宇宙”技术

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绍兴实践”

2021-12-30 08:46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在浙江斯菱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里,石志华和石永红都是资历较深的一线老员工。现在,石志华所在的车间是智能化车间,他一个月的薪水近10000元;而石永红所在的是传统车间,加班加点一个月的薪水是6000元左右。

两人工资的差距,是从斯菱股份智能化改造开始拉开的。石志华进厂已有17年,见证了轴承生产车间智能化改造带来的每一次效率革命。“以前,我只能管一两台机器;现在,我管着整条生产线,有七八台机器。”石志华说,他现在平均每天能生产2500个汽车轴承,比5年前增长近4倍。“工人拿的是计件工资,生产的产品越多工资越高。”

斯菱股份是一家专注于汽车轴承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也是新昌最早启动智能化改造的轴承企业之一。5年来的智能化改造成果,集中体现在斯菱股份位于新昌羽林街道的智能化车间。在这个车间,12条生产线并排而立,每条生产线前都有一块大屏幕,实时显示着该生产线的生产数据。每条生产线有6至7台设备,却仅由一位操作工负责,而操作工最主要的工作是上下料,还有产品质量抽检等。每台设备上装设“天线”,利用5G传输生产数据至后台。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斯菱股份的智能化改造已开始用上了“元宇宙”的核心技术之一——数字孪生技术。在智能化车间的第12条生产线,一个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的轴承生产项目正在调试中。斯菱股份与第三方科技公司合作,正在开发一个数字孪生的虚拟车间。形象地说,就是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在电脑上1:1线上呈现现实世界中的轴承生产线。有了这一尖端技术,可实现对车间进行仿真和模拟,所有产品试验、参数调整、问题追溯等都能在虚拟车间完成。未来,开发一款轴承新产品,整个制造过程可先在电脑上实现模拟生产,从而大大节约新产品开发成本。

智能化车间的隔壁是数字智慧中心,超大屏幕上显示着各种图表,用来进行设备、生产和质量等方面的监测,能够精确到每台机器、每名工人的实时数据。“现在公司实时的设备利用率是85.3%,这比轴承行业平均水平高30多个百分点。”斯菱股份副总经理吕乐侃说,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主要得益于这5年来智能化改造的成效。“你看这两条曲线,公司7月产量是70万个,11月产量71万个;但单位能耗却从每个3.54分钱下降到每个2.59分钱。”吕乐侃说,降本增效背后,是公司用大数据分析,做出的精益化生产决策带来的喜人变化。

智能化改造带来的另一大好处,就是设备故障大幅下降。“以前一天忙到晚,全身衣服都是油污。现在一天下来也就一两个故障,衣服显得干净多了。”公司机修班班长唐小胖指了指身上的工作服,深有感触地说,自从有了大数据分析,就能清楚知道哪些设备故障最常见,只要加强日常保养就可大大降低故障发生率。公司还制作了一本维修手册,上面罗列着3000多条设备故障的解决方式。“许多小毛病,操作工看着维修手册就能自己解决,节省了设备停产时间。”唐小胖说,哪台设备万一出故障,他的手机就会收到保修短信,维修效率大大提高。

“数字经济时代,轴承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是必由之路。”斯菱股份总经理李金鹏说,公司5年投入巨资进行智能化改造,目前各项经济指标一路向好,逐步尝到了降本增效的甜头。

作者:记者 王旭东 唐洋洋 编辑:黄靖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