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刚刚试营业不久的绍兴综合保税区进口商品跨境体验中心不得不临时关闭。但是,在绍兴综保区内的项目工地上,在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同时,绍兴综保区紧抓项目建设不停歇。多幢厂房即将结顶,其中高端制造产业园一号厂房即将完成交付,明年春节后就将投入使用。
在众多国家级开放平台中,综合保税区开放能级最高、含金量最足,因而被喻为皇冠上的明珠。站在这个前所未有的高能级平台上,绍兴需要借势起跳,在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改革开放先发优势,率先走出面向全国、走向全球的高效循环之路。
一项改革创新的破难
绍兴,作为一座沿海开放城市,很早就有创建综合保税区的梦想。
2003年3月10日,嘉兴出口加工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出口加工区是综合保税区的雏形,同样属于国家批准设立的海关监管特定区域。作为近邻的绍兴也想效仿,但当时绍兴的产业结构仍以传统产业为主,即便建设出口加工区,也难以吸引好项目、大项目的落地。
之后,也曾有一位知名的新昌企业家代表,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建议,但最终都因门槛过高而作罢。
综保区的门槛有多高?市商务局开发区处处长、综保区申报专班牵头人程素国告诉记者,综合保税区申报流程复杂,获批极其艰难,需要“两次轮转、八堂会审”。所谓的两次轮转为:先由下而上至国务院,再由1正3副共计4位总理签署批复,“八堂会审”则指的是中间需海关总署牵头其他国家7部委进行联审。
艰难,方显珍贵。在经济不断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下,2018年,绍兴市委、市政府以连续两年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姿态,再次按下了申报综合保税区的启动键。
这一次摆在绍兴面前的困难依然不小。“当时省内杭州、温州、台州、义乌等多个城市都在同期申报,而且都已先行一步向省政府提交了申报行文,前期已做了大量工作,竞争十分激烈。”程素国回忆道。
绍兴要想脱颖而出,关键在自身要有优势。科学选址是首要问题。综保区用地严格,不能触及哪怕1平方米的耕地红线,否则“一票否决”。为了优化选址方案,申报专班工作人员用三天时间跑遍了城区600多平方公里区域,从中择优选址,上报市领导决策,并最终选址在了现在这片滨海新区的核心区域,这也是长三角地区为数不多位于主城区的综保区。
项目的支撑是决定综保区成败的关键。在确定选址后,申报专班又先后拜访了50多家企业、梳理了16个重大项目。一个项目就是一份市场调查报告,涉及就业、税收、投资、进出口等方方面面,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申报专班在对照审批标准,对比竞争对手,潜心研究后还提炼出绍兴的5大优势,即领导最重视、区位优势最明显、综合评分最高、项目质量最好、最符合国家战略需要。在多方合力推动下,最终省政府致函海关总署支持5个创建城市中,绍兴排序第二,实现了“弯道超车”。
“这两年,绍兴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产业实现了提档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城市能级有了显著提升,成功实现了重返全国城市综合经济实力‘30强’目标,这也是绍兴能够在众多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副主任刘亭说。2020年9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绍兴综合保税区。同年11月6日,绍兴综合保税区正式揭牌。
而彼时的绍兴综保区还是一块“白地”。“揭牌的那一天,我手里还只有一本综保区的总体规划,这块土地都还没有平整,拆迁也还没有完成,完全是一片空白。”综保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傅张江坦言,当时他的心里也没有底。
作为全省第11个获批建设的综保区,绍兴综保区与其他综保区不同,其他综保区或由港区改建而来,或由出口加工区发展形成,大多具有一定的基础。而绍兴综保区却是真正从“白地”起步,这在省内属于首例。
在揭牌第二天,绍兴综保区建设团队就前往温州、义乌、上海等保税区“取经”,2天时间跑了1000多公里。“我们还去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考察调研过很多次,与他们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他们派了2位同志前来指导,从前期建设到后期验收,全程参与。”傅张江介绍,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于2006年经批准设立,是全国首个综合保税区,拥有丰富的运营经验,正是在他们的专业指导下,绍兴综保区建设得以快速推进。
克服拆迁征地、水面占补、土地报批、规划设计、立项招标等诸多困难,仅用2个月,绍兴综保区便完成了开工前各项准备,于1月5日顺利开工。夜以继日、周末无休,这是绍兴综保区一期项目建设时的状态。
今年12月2日,绍兴综合保税区(一期)顺利通过国家8部委联合验收,跑出了在一块白地上建设综保区的“绍兴速度”,成为全省第一个“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验收”的综合保税区。
一场双循环的实践
今年11月,绍兴综保区的浙江综庆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从阿联酋采购了价值175万美元的聚丙烯,并顺利将货物由阿联酋直接发给香港客户。贸易全过程货物不进入境内,订单和资金往来在绍兴远程进行,在订单流、资金流、货物流分离的情况下实现全球销购,这是与浙江自贸试验区联动的首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
一笔价值上千万人民币的贸易,货物都没到绍兴,就完成了全球销购,这种全新的外贸业态,绍兴以前从来没有过。绍兴跨国企业众多,这种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正对了绍兴的“胃口”。
绍兴是靠吃改革饭、走开放路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绍兴利用改革开放先发优势,形成了内外兼修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绍兴也面临着出口商品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不够快的问题。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还比较高,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相对较低。数据显示,绍兴纺织服装出口占49.1%,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27.2%、仅为全省一半、居第10位。
综保区的建成,是绍兴出口商品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新机遇。“绍兴综保区将立足绍兴产业实际和城市发展方向,打造以服务开放合作为重点,以新型贸易业态为特色,以高附加值制造业开放合作为支撑的新型综合保税区。”傅张江说。
在绍兴综保区未来的规划中,还将陆续建设绍兴外向型加工制造研发中心、“绍兴制造”出口贸易集聚中心、绍兴跨境电商集聚中心、绍兴进口商品展示贸易集聚中心、绍兴国际开放交流中心等,更深层次提升绍兴对外开放水平。“绍兴是一个外贸年出口超2000亿元的出口大市,综保区的建设对广大外向型企业而言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利用综保区这个开放新平台,绍兴的优势产品可以更加便捷地进入国际市场,从而深度融入国际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不断拓展国际国内合作新空间。”市商务局负责人说。
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绍兴还面临着消费潜力向发展动能转化不充分的问题。绍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全省靠前,但消费倾向全省靠后,消费动力释放不够充分。也就是说,绍兴人是有能力“买买买”的,只是一直缺少一个能让绍兴人彻底释放消费动力的大引擎。
绍兴综保区进口商品跨境体验中心的一组数据便足以说明问题。从11月26日开始试营业到12月5日,短短10天时间,绍兴综保区进口商品跨境体验中心的营业额已超130万元,总客流量超过1万人,人均消费超百元。“生意出乎意料好!货架总是空,补了好几次货了!这再次印证了绍兴市民的购买力以及对品质生活的向往。”绍兴综保区进口商品跨境体验中心负责人介绍,与他们合作的是上海进博会承展商上海虹桥品汇。这家国际进口商品展销公司在长三角地区拥有10余家分中心,最新开业的绍兴分中心反而成了近期生意最好的一家。
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全球好货,这也让绍兴市民对于绍兴综保区有了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也让绍兴在长三角一体化的竞争中无惧“虹吸”。“过去我们担心虹吸效应,就是因为绍兴缺少这样的大平台。现在我们有了综保区,有了进口商品跨境体验中心,不仅可以把本地居民留下来,拉动本地消费,还能吸引周边城市消费者来绍兴购物消费。”绍兴市委党校教授杨宏翔认为,绍兴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开放政策体系,制定促进投资便利化与贸易自由化的政策,统筹抓好政策落地、制度探索、模式创新,推进平台之间的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合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为绍兴融入“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深化“融杭联甬接沪”,当好“金扁担”。
一次大平台的起跳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随着高端制造产业园、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园、综合保税仓等项目陆续开建,绍兴综保区正在成为诸多重大项目关注的焦点。
目前,绍兴综保区正紧盯“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和绍兴传统产业,努力将绍兴综保区打造成为新时代对外开放新引擎、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这一目标,同步开展招商引资,已有20个项目签约落户,有31个意向项目正在进一步洽谈对接,涵盖了半导体显示装备、晶圆减薄、进口铜原材料分拨、生物医药研发、跨境退换货全球中心仓、融资租赁、跨境电商创新产业园等多个领域和业态。
今年9月,总投资7亿元的先进超薄功率元件玻璃面板建设项目在综保区开工。这是涉及两岸集成电路产业的综保区内首个产业项目。该项目团队在先进功率元件等领域有着独立的知识产权技术、独到的解决方案,拥有8大核心技术,在业内具有很高的影响力、知名度。项目达产后,手机液晶面板加工线将年产2400万片,特殊工艺玻璃及硅基载板生产线将年产120万片,销售额超20亿元,在国内超薄晶圆BGBM加工领域占据绝对领先优势。项目的建成投产,将为绍兴综保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能,为绍兴集成电路“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发展助力。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天然对全世界的顶尖技术和设备有旺盛的需求。今年5月,科迪华显示技术(绍兴)有限公司在绍兴综保区建设阶段,就通过“提前适用政策”享受到了综保区的政策福利,企业进口价值约1600万美元的机器设备,其中1300万元享受了免税。
诸多政策利好的加持,使综保区形成了交易成本低的“洼地效应”,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诸多聪明的资金自然就会向交易成本低的地方集聚。今后,绍兴综保区必将吸引更多国际化的资金和项目,吸引更多国际化的高层次人才前来创业创新,进而整体提升绍兴的国际化水平。
在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秦诗立看来,推动开放平台发展是绍兴构建新一轮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载体,也是绍兴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借势起跳的有力平台。综保区独特的产业聚集优势和辐射带动效应,在吸引优质资源、承接长三角一体化溢出效应、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将搭建起一个更为开放、层次更高的经济平台,为绍兴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创新活力。
“面对疫情不利影响,我们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继续以快字当先,坚持创新引领,积极推动绍兴综保区模式创新,最大限度用好综保区优惠政策,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服务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傅张江说。
作者:记者 胡诚浩 黎欣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