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让许多人的生活进入停摆状态,学生的在校生活也受到了影响。如今上虞有上千名学子因为疫情暂留在学校,也有一些上虞籍的学子在区外的学校回不去。参照去年疫情的经验,不少学校采取“线上+线下”的形式正常上课。而在生活上,学校使出各种“暖招”帮学子们纾难解困。
11名教师当起
“厨房帮工”
“我今天开始‘掌刀’了,切了很多大白菜。”昨天,崧厦中学志愿者黄老师笑着说,现在他和另外10名志愿者教师变身洗菜工、切菜工、打饭员等,在完成日常备课、教学工作之余,几乎每天去后厨帮工。
为配合疫情防控需要,12月13日,崧厦中学开始调休放假。55名来自上虞区外的学生按照规定要留在学校,近40名教职工主动留下来陪学生。而崧厦中学在校的食堂员工仅剩2人,师生的日常饮食成了问题。该校党建办主任沈老师说,留校的教职工们争相报名,担当餐饮加工的助手,最终11名教师承担起照料学生一日三餐的任务。
“大家都很积极,报名晚了就轮不到了。今天7点多我们就去了后厨,洗菜的、切菜的……大家先分工分好,一个小时内就把中饭所需的菜品全都备好了。”黄老师说。中饭时间到,几名男教师做好酒精消毒等个人防护后,开始给学生分装打饭。
疫情之下,目前配送到校的食品种类相对单调,崧厦中学退休老校长、老党员祝秋潮得知消息,将一推车青菜、鱼干等送到了学校。教师们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就着现有食材积极研究菜谱,尽量保障学生的餐食。
买来零食、水果
安慰学生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上虞中学有128名学生留校,117名教职工也选择了留在学校。学校每天组织全员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同时为学生在校所需物资做好保障。
对留校的外区学生来说,以前至少可以每周回一次家,准备一些换洗的衣物和零食。疫情一发生,学生情绪难免有些低落。该校党建办主任赵老师说,留校老师们买了一些零食、水果安慰孩子们。
后来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上虞区外留校学生亲情物资通道开通了。根据安排,首批家长拿来的物资放在了上虞区崧厦街道祝温村。学校邵老师赶往祝温村,帮助学生取到了97份包裹,里面装的是家长满满的牵挂。
清点,搬运,装车,卸车,消毒,发放……教师们忙碌着,每道程序都严格把关,确保安全。“我们把家长寄来的零食和衣物交到学生手上,孩子们的心情好了很多。”邵老师说。
“临时妈妈团”
帮忙洗衣剪发
嵊州三界镇毗邻上虞,疫情也打乱了三界中学原本正常的教学秩序。为积极应对疫情,该校12月7日之后便启动“封闭式”管理。
学校有近100名来自上虞的学生,由于上虞已经交通封控,家长没有办法为孩子捎来衣物。于是该校24名班主任和其他几名教职工,组成“临时妈妈团”,其中还包括不少男教师。
三(3)班班主任谢老师便是“妈妈团”中的一名成员。他的班级里有7名上虞籍学生。按照相关疫情防控需求,7名学子都在学校寝室进行隔离。因担心学生有心理压力,谢老师每天都会来看这7名学生,跟他们聊聊天,分享一下校园趣事。
谢老师了解到有些学生因为一周多没回过家,有些衣服堆积起来,自己没办法清洗,于是她便主动帮学生洗衣服。有时候晚上去看学生,她还会随手带点夜宵过去。“妈妈团”成员中还有一名骆老师,看到有些男孩子头发长了,便找来剪刀帮孩子们理起了发。
作者:记者 吴可蒙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