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我市各地各部门群策群力科学应对

用科技手段赋能精准防控

2021-12-18 08:02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柯桥区华舍街道在金地三期、四期小区上线智能闸机系统,能自动识别业主身份并测温显码,人员进出信息将实时显示在智慧社区管理后台。记者 陈 松 通讯员 丁文尔 摄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我市各地各部门群策群力,科学应对,全力提高疫情防控工作效率。

科学调配物资

接到支援上虞抗疫的“动员令”后,市统计局迅速挑出4名精兵强将奔赴上虞抗疫一线。其中,市统计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俞佳敏被分配到上虞区小越街道小越村。

12日晚22点,首批生活保障物资送达小越村村委,要求在24点前全部发放完毕。但小越村居住者中,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人员居住较为分散,有的新居民还因登记信息不全,始终联系不上,未能及时领到物资。

看到这一情况,俞佳敏利用平时工作中积累的数据统计、汇总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依据小越村原有新居民登记信息,整理完善小越村新居民信息库,连夜设计了“新居民物资扫码发放系统”。有了这一系统,新居民只需扫描一个二维码,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就能成功签到领取物资,后台也可以实时掌握物资发放情况。

经过志愿者们对系统的不断调试优化,平均每户居民核对领取物资的时间从原来的三分钟缩减到半分钟,大大提升了生活保障物资的发放速度和准确度。

越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委托两家第三方机构参与保供物资的快速检测,在保供物资到达的第一时间进行抽样检测,在一小时内出具检测结果并报送相关单位。截至16日已完成农产品抽样检测120批次,快检合格率为100%。目前,越城区共有6家配送单位保供上虞区曹娥街道,累计配送11万份生活物资,有效保障了疫情管控地区生活物资正常供应。  

从16日起,气温开始下降。嵊州市根据隔离点人员日常生活起居需要,重点加强棉被、垫被、毛毯、枕头、床单三件套、折叠床等物资的储备,截至昨日已调拨防寒抗冻物资5212件。同时,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调拨棉大衣720件。此外,又按照省级指示调拨了300件省级代储棉大衣送至上虞。

规范把守“小门”

在诸暨市客运中心,诸暨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人员运用“重点场所信息登记”App登记旅客防疫信息,现场秩序井然有序。据介绍,这款近日刚研发并上线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以往手工登记采集效率低、数据无法及时统计与分析等问题,便于疫情防控期间及时掌握旅客的来源及去向,为该市守“小门”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连日来,该市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加强疫情防控,积极探索“战”疫中的实践应用,构筑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12月7日,诸暨市35家养老机构开始全面实行封闭式管理,家属探访成了一件难事。“我们为入住养老机构的1919名老人建立电子档案,实现‘一人一档’,输入老人身份证号码后,家属即可在线提取老人健康档案,及时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以及每日饮食情况。”诸暨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陈琦说,家属只要点击“浙里办”,进入“暖老E家人”服务界面,点开“云探视”模块,就能预约线上视频,实现与老人的“云会面”。 

将网格防疫渗透到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是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的重要一环。嵊州市黄泽镇建立13个一级网格+53个二级网格+321个微网格,架构起“联村领导+‘一肩挑’双指挥,中层干部+自然村干部正副网格长,民警、责任医生、志愿者任网格员”的双“1+1”+N网格防疫体系。

最好的酒店资源,软硬件设施齐全,后勤保障到位,这是新昌支援上虞转运隔离人员工作的“标配”。截至12月15日18时,该县共启用市级统筹隔离酒店7家,可用隔离房间957个,已入住上虞密接、次密接人员957人。

即将到来的冬至是广大人民群众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市民政局出台相关规定,暂停各骨灰安葬(放)设施现场祭扫活动,暂停组织各类集中祭扫、骨灰撒散、节地生态安葬仪式等集体性活动,引导群众通过网络祭扫、居家追思等方式缅怀先人、寄托哀思。

我市各地还及时调整疫情防控期间殡葬管理服务。其中上虞区因疫情风险等级升高,全区各级公墓、骨灰堂等殡葬服务单位冬至期间一律停止日常祭扫活动,建议市民在家祭祀、网上追思。自12月17日起,实行殡仪馆代办理遗体火化及火化后骨灰寄存业务,费用统一由殡仪馆挂账,同时停止所有家属到殡仪馆办理业务。逝者家属待疫情结束后,根据殡仪馆通知有序来馆结账,领取逝者骨灰。

考虑到疫情防控需要,绍兴市来访接待中心暂停接访(包括15日市领导接访)。有需要的群众可以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App以及写信的方式,反映问题。

解决生活困难

昨日,泰隆银行绍兴分行设立1.5亿元低息抗疫专项信贷资金,为受疫情影响企业雪中送炭,针对受影响严重的企业,减免部分利息,为企业纾压解困。

除了为企解忧,我市还全力帮助弱势群众应对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突发性、紧迫性和临时性生活困难,切实兜住兜牢基本生活底线。日前,市民政局出台《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确保各项社会救助工作有效落实,坚持按月做好各类救助资金发放工作。各地尤其要密切关注物价变动情况,当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达到启动条件时,应立即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依规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我市各级民政部门全面了解辖区内感染人员以及密接、次密接隔离人员的生活状况,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到相应救助范围。对纳入低保、低边的残疾人单列户、支出型贫困户、重病单列户及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做好定期探访工作,主动掌握生活所需,安排人员代购生活物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疫情当前,持续深化社会救助“码上办”显得尤为重要。我市将进一步简化优化审核审批流程,依托“浙里办、政务服务2.0”等线上平台快速办理救助申请。


作者: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