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3000斤小麦种子与新品农药相混合,经过机械搅拌后,原先黄色的小麦种子顷刻穿上了红色“外衣”。近日,嵊州市三界镇长桥村农民郑云水将这些包衣种子,撒播在130多亩承包田里。
“小麦包衣是一项新技术,我们在两年前开始试点,经过实践证明,对小麦生长有着防虫防病、节本增产的效果。”三界镇农办主任王未英说,今年开始将大面积推广这项技术。
作为农业大镇,三界镇长期以来重视农民创业增收,注重科技兴农和现代农业发展,经常举办各类农技培训班,2019年,开始试点小麦包衣拌种新技术。镇农办因地制宜,定试点、选地块以及明确相关工作责任。
长桥村农民郑春根就是第一个“吃螃蟹者”,他家位于长桥畈南侧的150多亩田块成了这项小麦种植新技术的试验田。试点开始后,在镇农办人员技术指导下,从种子生根发芽到防病防虫,再到肥培管理等等,他时刻关注小麦生长的每个环节,认真做好田头笔记,直到收割为止。
当年试点便取得成功,包衣拌种的小麦不仅病虫害减少,也增加了产量。王未英介绍,小麦包衣最大的好处是能有效防止苗期病虫害,促使根系发达,从而达到绿色防控的效果;同时又能节约化肥和农药,起到节本增效的作用。据了解,与周边农户相比,郑春根种植的小麦产量明显增加,每亩要高出50至75公斤。
新技术带来高效益,郑春根的种粮积极性更高了。今年他早早准备,打算种植220多亩小麦。在榜样的带动下,长桥畈包括郑云水在内的8位小麦种植大户开始效仿,合计在1500亩承包田上撒下了希望的种子,期待来年风吹麦浪的丰收场景到来。
作者:记者 陈正军 通讯员 沈乃灿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