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平安越城的智治之变

2021-11-15 08:20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越城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数字赋能、整体智治”的目标,率先在社会治理、平安建设数字化方面进行积极探索。通过构建“一舱式”社会风险信息平台、打造“一屏式”社会风险处置模式、健全“一条龙”社会风险管控体系,建立健全指挥系统、数字赋能系统、评价系统,切实筑牢社会风险“防火墙”,一场智治之变,让越城更加平安幸福。该区荣膺全国“2020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区”,入选全国“2020年社会治理典范”,成为全省首批荣获平安一星金鼎的县(市、区)。

指挥平台之变:

一键全知晓的“智慧大脑”

在越城区综合信息指挥中心,73平方米的数字大屏上,城市运行概况、全域地图、实时交通路况、越城区消防栓分布、群众反映热点问题……各项指标在大屏幕上实时显示。越城区综合信息指挥中心主任胡剑荣告诉记者,该平台融合全区政法维稳、网信、信访、公安、交警、消防、大数据等19个部门,有效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力量整合、工作协同,达到“一网统揽八方事”的效果,是越城区的“智慧大脑”。平台不仅破解“中梗阻”,更实现了人员的精简高效。

胡剑荣说,矩阵式智治平台采用的是三横多纵架构,在操作过程中可以真正实现“一键全调度”。平台整合平安信息系统、基层治理四平台、智慧城管、12345政务热线等信息平台,互联共通政法委、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12个部门数据,将44个省、市、区App全部融入基层治理四平台,3.3万路监控视频资源和261个“智安小区”数据资源全部接入区综合信息指挥中心,打造非110的智慧指挥体系,初步建成基层治理“智慧大脑”。   

随后,记者来到镇街一级的平台,发现上下两级平台实现无缝对接。在马山街道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赵建强告诉记者,自从接入了基层治理四平台,日常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在这里,每天的值班负责人都是总指挥,可以统一调动相关部门,原先要5天才能处理的事,现在半个小时就能解决。”据了解,马山街道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今年共受理事件6000余件,其中矛盾纠纷196件,调解成功率98%。

在府山街道书圣故里社区,记者碰到了正在工作的社区民警郭林杰。他笑着说,如果派出所里找不到我,社区里肯定能找到我。从今年5月开始,府山街道的社区民警都统一在社区上班。随着数字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郭林杰的工作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社区共有72个人像卡口摄像机、72个普通摄像机和4个车辆卡口摄像机,社区建设成了智安社区,包括人像、车辆、通行、井盖、水压、电弧和烟感等七大块感知系统。”

郭林杰说,他所在的书圣故里社区,既是社区也是景区,既有年轻人,更有数量不少的老人小孩。单靠数字化手段还不够,他在社区内能够就近服务老年居民和学生的位置设立了集服务群众、平安宣传、安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警务站,零距离服务群众。让他感到欣慰的是,通过各方努力,警民关系更和谐、邻里关系更和睦、党群关系更和融了。

党建契约化之变:

社区管理精细精准多元化

越都社区位于绍兴古城中心,是一个集商业、文化、旅游、教育于一体的复合型老社区。作为契约化党建的发源地,越都社区在数字化改革中创新理念,让社区管理更加精细精准多元化。

近日,记者来到府山街道越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中心显得时尚又温馨,居民周先生和女儿在树兰书房里安静地看书,他熟练地通过刷脸完成借书。而在大厅内,通过数字化设备,居民们在家门口就完成了各种事项的办理,轻松又便捷。在楼上的健身房内,居民张先生在跑步机上悠闲地跑步锻炼,他说,生活在这样一个社区,有着满满的幸福感。  

越都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诸妙茵很有感触。“越都社区是契约化党建的发源地,数字化让社区更有活力了,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社区,他们从被服务者成为服务者,赋予了契约化党建新的生命力。”诸妙茵说,在推行垃圾分类过程中,智能化、数字化的垃圾采集让垃圾分类效果更好,居民分类的积极性更高,真正实现了“人人契约”。诸妙茵表示,他们既借助现代化的数字化手段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感应群众需求,让契约化共建延伸到更深领域,让契约化共建惠及到每一位居民。

“契约化”共建的数字应用,正在越城区不少社区出现。灵芝街道天和社区有“智慧小天”综合便民服务数字平台。“小天”是天和社区的形象大使,也是社区特有的党建品牌。天和社区党总支书记傅芸说:“社区拥有180多位‘契约化’共建在职党员,80位在册老党员,以‘小天’形象为联结,发挥在职和在册党员带头引领作用,带动群众走进社区、了解社区,一起参与社区治理。” 

天和社区寻求在治理模式上转型升级,着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推出了“智慧小天”综合便民服务数字平台,平台还有小天有约、小天快跑便民服务、诚信共享车位、邻里共享车位、小区进出动态、智慧养老等板块,这些板块聚焦百姓民生实事需求,有效实现供需的精准对接,让数字智慧触达“民生末梢”。 

在党建引领与契约化的带动下,越城区2356家单位与社区和五邻社签订共建协议,108个社区建立社区五邻社组织,各行业、各群体通过联盟组建起1824支备案社会组织,5万余名党员干部签订承诺书,3.2万名党员干部和居民成为社区志愿者,推动1100多个共建项目和159个政府重点工作落地,形成了以党建契约为纵向统领、社区公约为横向联合、人人契约为未端延伸的社区共建共治的强大治理服务合力体系。

此外,越城区还积极谋划建设党建“契约化”共建应用场景,打造“人人契约、结对共建、民生集市、点亮心愿、党群地图”等五大子场景;从百姓民生实事需求出发,以数字赋能智慧社区建设,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持续擦亮党建“金名片”,开创了“契约化”共建新局面。

风险评估之变:

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每一个重大决策的出台或重要项目的落地,都可能面临许多未知的风险。开展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越城区成立全省首个县级社会风险评估指导中心,开展全省风险评估试点工作,建设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一件事应用场景。

越城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越城区积极探索通过社会风险评估“小切口”实现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我们利用数字化手段,综合集成38项分析数据指标,形成科学精准的区域社会治理‘枫桥指数’,定期晾晒、发布,评价指导区域社会治理态势,精准分析社会治理短板,提出针对性提升措施,构筑起集‘监测-预警-处置-反馈’于一体的风险闭环管控‘防火墙’,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据悉,越城区还组建风险评估评审专家库,在绍兴文理学院成立全省首家地市级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逐步实现社会风险信息研判从“大海捞针”向“精确制导”转变。对一般性社会风险问题,系统自动生成数据,形成全区治理每日情况;对重大社会风险问题,建立大智集成机制,通过社会风险评估专家指导形成评估结果,实行责任单位摸排和系统自动获取相结合,切实打造社会风险防控“最强大脑”。

“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越城区还将加快推动‘152’体系与‘141’体系全面贯通,实现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全链条’管理,推动重大决策全过程、全流程、全方位科学民主。”越城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说。

作者:记者 张科勇 编辑:黄靖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