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嵊州市剡湖街道北郊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人头攒动,一场有奖竞猜活动正在举行。“以下哪几条属于盗版书籍的特点?”“‘扫黄打非’的举报电话是什么?”不少居民积极举手抢答,其中还有不少稚嫩的身影。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童雪英拿出一沓宣传册,分发给前来参加活动的居民。“居民的法治观念和文化素质越来越高,最近组织的几场‘扫黄打非’宣传活动热度都比较高。”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立足群众需求,融合创新载体,提升“扫黄打非”在基层的知晓面和影响力。
剡湖街道是全省第五批“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之一,辖区内人口基数较大,文化企业数量众多,“扫黄打非”任务较艰巨。为此,街道转换思路,将“扫黄打非”的日常宣传与主题活动结合,打通“扫黄打非”进基层的“最后一公里”。“世界读书日、知识产权宣传周、六一儿童节等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都会联合社区开展活动。”童雪英说。
“扫黄打非”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今年暑假期间,柯桥区杨汛桥街道和门程村联合萧山区新塘街道、衙前镇,组织开展“扫黄打非”春泥计划系列活动。30多位来自萧绍两地的小学生认真聆听“扫黄打非”知识点介绍,并现场作画。在他们稚嫩的笔触下,“黄”“非”幻化成毒蛇、毒烟,在利剑、锤子的攻击下无所遁形。
今年初以来,和门程村已组织多场“护苗”“春泥”行动,通过播放动画宣传片、开展知识讲座、组织画展等形式,“小手拉大手”提高学生及家长的鉴别意识和法律意识。村内还有一支20人左右的文化队,用绍兴传统方言编排“扫黄打非”相关的文艺节目,定期巡演。杨汛桥街道党建办工作人员张萌告诉记者,这种用“大白话”讲法规的方式深受群众欢迎,大家积极编排节目,参与“扫黄打非”工作的热情也日益高涨。
莲花落、越剧、剪纸等本地特色的文化元素,也日益成为推进“扫黄打非”的有效素材。近年来,上虞区小越街道倪梁村将非遗剪纸与“扫黄打非”宣传有机结合,通过组织开展剪纸技艺培训班等活动,设计制作展陈“扫黄打非”系列剪纸作品,让“扫黄打非”宣传更接地气。
前不久,浙江省“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第五批全省“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和示范标兵名单,我市推荐的6个基层单位全部上榜。“‘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创建是夯实基层基础,发挥基层作用的重要举措。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各方合作,调动群众积极性,推动‘扫黄打非’工作走深走实。”市“扫黄打非”办有关负责人说。
作者: 编辑:杨寒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