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昨天傍晚,柯桥区兴越路中国轻纺城小学门口人行天桥上,往来行人络绎不绝、有条不紊:没有了乱穿马路的行人,机动车通行起来也顺畅多了。更难得的是,桥两边还加装了无障碍设施——垂直升降梯,方便残疾人士上下。这座天桥自从9月份开放后,不管是周边的行人还是驾驶员都纷纷点赞:以前人和车挤到一起的拥堵混乱状况一去不复返了。
柯桥的首座人行天桥,是绍兴扎实推动“民选民评”堵点乱点的产物。今年年初,市治堵办推出46项交通治堵清单。考虑到我市现阶段在建工程项目较多、导致拥堵的因素增多的事实,我市自我加压,在各地开展了“民选民评”堵点乱点治理活动,通过全民投票选出最让老百姓头疼的堵点乱点30个。柯桥区兴越路的改造正是其中之一。
这些堵点的成因各不相同,采取的整治方式也须对症下药、精准治疗。
有些堵点是多年痼疾,需要动“大手术”方能解决。比如,柯桥区柯岩大道的桥梁拼宽工程,要将19米宽的四座桥梁通过拼接增加到28米,涉及到大量的管线迁移。新昌县104国道与城南路交叉口,要将平面交叉改成立体交叉,工程较为复杂。不过,相关单位在前期调研基础上,拟定了科学的施工方案,稳扎稳打、加速推进,这些“大堵源”已经陆续突破。柯岩大道桥梁拼宽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新昌104国道城南路交叉口平改立项目也已经完工。
更多的堵点,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毛病”,看似影响不大,偶尔也会造成严重拥堵。这样的堵点大多采用“小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比如,越城区在对大潭路、小潭路进行维修之后,周边的交通压力减缓很多。嵊州市根据广大市民的反映,今年着重将104和527两条国道,从头到尾捋了一遍,104国道整改35处,527国道整改20处。上虞对五星路鸿雁路口、舜江西路越秀路口、市民大道盖山路口、梁祝大道凤鸣路口4个隐患点,进行了道路渠化等微改造,交通顺畅了许多。
还有的堵点,是由于“软件”没及时跟上形成的。对这种情况的堵点,主要通过优化管理来进行“根治”。比如,诸暨市对广大市民反映强烈的艮塔路、暨东路,除了通过对指示牌和信号灯进行调整外,还常态化对路面开展严管,对驾驶电动自行车违规载人、驾驶电动自行车未佩戴头盔、斑马线不礼让行人等行为进行现场处罚近2万次。
今年是我市开展“民选民评”堵点乱点治理活动第三年,也是历年征集堵点乱点最多的一年。“既然是民选民评,就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准则。”市治堵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市30个堵点乱点整治已进入收尾阶段,有望提前完成目标。通过治理,不少堵点、乱点已经变成亮点、卖点,比如柯桥区兴越路的人行天桥、新昌104国道城南路交叉口,已经成为一道道城市新景观和宣传片拍摄取景地。
作者:记者 裴金红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