榧香飘万户,果树漫山野。这两天,在拥有千年古香榧林的嵊州市石璜镇白雁坑村,家家户户都忙着炒制香榧。来自各地的游客呼吸着新鲜空气,穿梭在山野之间,时不时拿起手机记录下奇特的景观。
长假里,白雁坑村驻村指导员章洪波一直通过新时代《民情日记》升级版——“民情钉”平台关注着村里的情况。除了了解假期里的突发情况,还特别留意村里香榧壳的处理情况。
9月起香榧成熟。对于丰收,榧农们喜忧参半。一边高兴可以有个好收成,一边又为香榧壳的处理犯难。
香榧从青果到成品,要经过剥壳、晒干、翻炒、浸泡、烘制等多道工序。往年,榧农会在路边等处临时堆放香榧壳,然后由镇里聘请的第三方公司集中清运处理。今年垃圾处理点升级了垃圾处理方式,由填埋改成焚烧,香榧壳不符合焚烧要求,因此香榧壳只能一直堆在临时堆放处。
村民洪小赛家今年收了5000公斤青果,像原来一样,他将香榧壳堆放在家门口的小道上,可左等右等就是没人来收,这可急坏了他。“现在气温高,香榧壳放一晚上就会发臭。如今整个村堆满了香榧壳,不仅不美观,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臭味。”洪小赛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白雁坑村的财富,特别是国庆长假里,村里游客多,可不能让香榧壳“煞了风景”。
幸好,章洪波及时了解到该情况,并通过“民情钉”平台及时进行反映。镇里紧急和第三方公司协调,一边帮忙寻找新的香榧壳处置点,一边给予第三方公司额外补贴。经多方推动,第三方公司终于赶在长假前将村里上百吨香榧壳处理掉了,并承诺及时处理后续产生的香榧壳。
“《民情日记》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村民们对这事都竖起了大拇指。
石璜镇是《民情日记》发源地,今年是章洪波记《民情日记》的第三个年头了,时间不算长,但他由此切实感受到了村民需求的变化。“民生需求在变,作为基层干部,服务意识也要转变。”章洪波说,他会牢记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办百家事、致百家富的“六百精神”,深入基层,贴心联系服务群众,真正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
作者:记者 诸丹萍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