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晚,诸暨市枫桥镇杜黄新村村口广场上,人头攒动。舞台上,来自绍兴市文联“心连心”艺术团的演员们正用方言演唱着《唱支山歌给党听》。耳熟能详的旋律,配以亲切的方言唱腔,让现场观众沉醉其中,十分兴奋。
杜黄新村的这场演出,是市文联“行走乡村 文化润乡”活动的一个缩影。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从去年开始,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在全市文艺界组织开展了文艺工作者“行走乡村 文化润乡”主题活动。一大批文艺工作者,用镜头、画笔、文字,为群众送去文质兼美的精神食粮,以实际行动助推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市文联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深入推进“三为”专题实践活动,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继续深入开展“行走乡村 文化润乡”主题活动,并将其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纳入绍兴市民生意见重点事项清单。
“当前,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已普遍提高,但在农村,尤其是一些偏僻山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仍比较贫乏,对文艺下乡的呼声比较高。”市文联有关负责人说,开展“行走乡村 文化润乡”主题活动,就是希望能把文艺的欢乐送到百姓身边,让广大文艺工作者从中汲取创作灵感。
文艺下乡,关键是把握群众需求。市文联组建文艺志愿服务队伍,141支文艺轻骑兵与全市106个镇乡(街道)结对,结合当地实际开展服务。“七一”前夕,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组织前往上虞区岭南乡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早在一个多月前,我们就实地调研,了解当地社情人文。”团队成员徐琦说,协会充分发挥“朗诵轻骑兵”特色,并结合建党100周年主题,为当地群众送去《人民万岁》《红岩魂》等朗诵节目。基于岭南乡的红色历史,协会还协调采编人员,为岭南乡拍摄了专题纪录片《半个月亮》,让更多人了解这片红色土地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文化铸魂,以文化人。前不久,市戏剧家协会会员叶晓青来到上虞区小越街道文化分馆,为30多位越剧爱好者培训越剧知识,从气息到唱腔,从咬字到停顿,悉心传授让现场学员受益匪浅。为激发文艺工作者参与文艺服务的热情,市文联牵头开设“文艺大讲堂”,累计授课700余课时,受益群众近10万人次。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行走乡村 文化润乡”主题活动与“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有机结合,开展红色经典剧(曲)目巡演、红色印记摄影采风、红色漫画展等。目前,巡演正在绍兴各地举行,已在越城区东湖街道、柯桥区夏履镇、诸暨市枫桥镇等地开展多场演出,平均每场吸引观众600人以上。
作者:见习记者 张诗纯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