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60位志愿厨师上墙公示
村民可查看每周食谱
本网讯 “饭菜好了,今天是红烧肉、红烧茄子和香菇青菜,希望合你们的胃口。”昨天中午,在诸暨市璜山镇徐家坞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志愿厨师徐菊英端出热气腾腾的饭菜,开始给老人们分发。今年83岁的徐万满乐得合不拢嘴,他回应道:“你的厨艺不错,味道肯定好。”
徐家坞村由大成庑和上马宅两个自然村组成,常住人口700多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00多人,其中80周岁以上老人占了一半,有不少是独居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不少老人舍不得花钱或图方便,吃饭很随意,导致营养跟不上。
“长期吃不上可口的饭菜,老人身体吃不消,让在外打拼的子女也不安心。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依托乡贤力量成立关爱基金,开办爱心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午餐服务。”徐家坞村党总支书记徐永裕介绍,如何让爱心食堂长效运行下去,是开办前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为此,徐永裕带着村干部和热心村民在参观学习别人做法的基础上,探索了自己的一套办法。
徐永裕说,如果完全免费,受益的老年人少,且食堂开办难以长久,因此他们实行阶梯优惠价,不同年龄段的老人收取不同价格,每餐3~5元不等,每餐标准是一荤两素,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均可享受。除集中就餐外,对距离较远和行动不便的老人,还安排专人送餐上门。
爱心食堂的运行成本,除了食物、煤气等,厨师和工作人员的支出也是很大一块。为此,徐家坞村在村里张贴了一份招募爱心食堂志愿厨师的倡议书,鼓励村民来为爱心食堂服务。虽然没有任何报酬,但村民热情很高,最后有60位村民报名成为爱心食堂的志愿厨师。完成岗前培训后,每天安排两人轮流掌勺。这些志愿者烧的都是家常菜,很合老年人的胃口。村里的退休会计徐锡康负责日常报名、采购等工作,还有一批老党员成为食堂监督员,对每笔开支、食品安全等情况进行监督。
爱心食堂从9月9日开业以来,每天吃饭的老年人有60位以上。如今每到中午,吃饭成了村里最热闹的事情。经过几天测算,目前每天需要从关爱基金里垫付300元,才能保持收支平衡。“在村民和乡贤的支持下,加上政府对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补贴,余下不足部分再由关爱基金承担,我们相信一定能把这顿饭长久做下去。”徐永裕说。
作者:记者 王晓宏 通讯员 翁嘉越 文/摄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