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呜——”急促的防空警报声响彻新昌上空……每年4月19日是新昌县的“警钟日”,当天,社会各界纷纷开展活动,以纪念在抗日战争时期惨遭侵华日军蹂躏的那段最黑暗最屈辱的历史。
警钟山,原名挂榜岩。1937年“七七事变”后,侵华日军大举南侵,轰炸浙江城乡。1938年,为防日军空袭,于挂榜岩顶设立防空警报台,悬铜钟一口,敲钟报警。警报一响,倾城百姓即携带“警报袋”(一种自制的布袋),纷纷出城躲避“逃警报”,挂榜岩也因此被称为警钟山。警钟山是1941年4月19日、5月19日日机两次狂轰滥炸新昌县城致使新昌“剩只角”惨案的重要见证者。
2003年,新昌县新修建了警钟亭和警钟山碑,2005年1月,警钟山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2006年被命名为绍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月初,新昌县关工委联合县委宣传部、县教体局、团县委发文部署,要求全县机关部门、乡镇(街道)、学校和有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勿忘历史、警钟长鸣’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学习、工作、生活中,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打造创新型城市、建设现代化新昌’而努力奋斗。”新昌县关工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03年以来,新昌县关工委每年安排“夕阳红”讲师团成员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开展“勿忘历史、警钟长鸣”主题宣讲。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新昌县关工委、县教体局、团县委共同组织中小学黑板报评比活动,通过发挥黑板报的独特宣传阵地作用,引导中小学生积极学习党史、新昌革命史,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警钟亭和警钟山碑,也为山城新昌平添了一道“警钟长鸣”的风景线。警钟山碑亭建成后,每天早晨,上百人在亭区健身活动。每至盛夏,傍晚在这里纳凉的市民也络绎不绝。人们在健身休闲游览之时,阅读碑文联语,回忆历史往事,耳闻警钟长鸣,眼望山城新貌,居安思危,健身健心。警钟山不高,因独立于南明山前,登临可瞰全城。往来县城横街、南明路、环城南路、城南等地,抬头可见警钟山碑亭,它无时无刻不在告诫人们,起着警世育人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根据需要选择若干路径,增添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设置,开展社区共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充实教育内容,充分发挥教育功能。”该负责人表示。
作者:记者 潘晓林 通讯员 袁洪波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