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多亏了你们,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日前,家住越城区马山街道东星村的赵先生,赶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查询老房子的产权证明。这几年他询问了很多地方都没结果,这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真查到了上世纪90年代自家建房的审批表,很是激动。
近年来,因城市快速发展,很多土地、房产被依法征迁,而因为年代久远等原因,一些集体或个人因缺失相关权证而陷入“有房无凭”的焦虑。
如何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不动产登记领域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利用库藏的海量不动产档案,为有需要的群众“打捞历史”。据了解,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自2015年底成立以来,目前保存的不动产档案资料已达160万余卷。活动中,该中心通过即时查、同城通办和党员值班岗等举措,最大限度保障群众查档办证。
今年1月,老家灵芝街道张市村的沈女士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该中心求助。原来,去年底老家整村拆迁,但沈女士父母的一处老房子没有任何凭证,急得两位老人吃不下睡不好。工作人员在档案系统中通过权利人、坐落、地号等多种方式进行查询,不到10分钟就“锁定”了解放初首次颁发的房屋土地存根和农村私人建房用地呈报表,为拆迁补偿提供了依据。
“几乎每天都有市民来查档案,看到他们满意地笑着离开,我们也很开心。”该中心档案科科长何文说,2020年,中心共为群众、单位出具档案查询结果证明17327张。今年截至5月,已接待查询人数4049人次,出具证明5252张。
“针对因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群众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的情况,目前我们梳理归纳了历史资料不全、原始开发单位已解散等7大类20多方面的问题。”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主任周建平说,接下来,将在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一系列处理政策,确保办证群众尽早拿到产权证。
作者:记者 周国勇 通讯员 劳益瑾 编辑:杨寒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