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发威,白昼如夜,电闪雷鸣……昨天上午,不少市民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吓懵了。“雨太大了,我把雨刮器频率开到最大,仍看不清路。”“路上的车子都放慢了速度,不敢开快。”许多市民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写道。
昨天上午9时左右,上虞区、越城区、柯桥区先后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根据市气象台发布的信息,当天上午,我市共有6个监测站小时雨强达到30毫米以上,其中最大的诸暨驻日岭站达34.5毫米,越城沥海站累计雨量最大,达46.1毫米。
自6月10日入梅以来,我市持续出现阵雨或雷雨天气,部分地区更是出现了短时暴雨、大暴雨。9日夜里、12日下午到半夜、13日中午到下午,以及昨天上午都出现了短时强降水天气。尤其是9日夜里,诸暨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暴雨,1小时降雨量、3小时降雨量、6小时降雨量均突破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幸运的是,在相关部门、镇(街)、村通力协作下,1941名群众得到安全转移。
而这多亏了我市首次启动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叫应机制。根据灾害发生情况,我市气象部门须及时通过“浙政钉”短信和电话叫应相关责任人。如在9日晚强对流天气服务过程中,诸暨市气象局提前通过“浙政钉”和电话叫应分管领导及重要部门、乡镇(街道)分管领导36人次,为群众安全转移争取到2个小时左右的宝贵时间。
“叫应机制发挥了气象监测预警作用,确保灾害来临时信息畅通、反应迅速、调度及时、处置有效,能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市防指相关负责人说。
根据市气象台预测,未来7天,我市仍将多阵雨雷雨过程,其中,今天到明天,20日后期至21日,部分地区将出现短时暴雨、局地大暴雨。23日起天气转晴,强降雨有望告一段落。“不过,鉴于前期累计雨量较大,山体土壤水分较饱和,江河水塘水库明显上涨,未来7天的降雨易造成局部小流域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城乡积涝等次生灾害,各部门应做好防御准备。”市气象台相关负责人说。
作者:记者 林佳萍 通讯员 张春艳 编辑:杨寒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