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煮花生、红烧毛笋、咸笋……在上虞区长塘镇桃园村农家乐“竹乡驿站”桃园1号,一盘盘特色笋菜端上餐桌。昨天是星期六,临近中午,来尝鲜的客人越来越多。厨房里,58岁村民沈新夫忙着掌勺,妻子周淼仙则在外面招呼客人。
20多年前,沈新夫和妻子外出打工,开过农家乐。近年来,桃园村建设得越来越漂亮,不仅被评为浙江省首批3A级景区村庄,成为上虞区“五星达标 3A争创”的典型,村里的桃花源生态旅游景区还成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沈新夫和妻子也跟其他村民一样回村创业,建了一幢三层楼房,挂起“竹乡驿站”桃园1号的牌子,开起了农家乐。
“不少游客冲着笋宴而来。生意好的时候,包厢不够用,只能在院子里就餐。”周淼仙说,忙忙碌碌虽然辛苦,但去年营业额突破200万元。
桃园村1350多人,但家家户户都有竹园,竹园总面积达4000余亩。多数人家的房前屋后栽种着柿子树,全村百年老柿子树达1000多棵。每到柿子红时,游客纷至沓来,坐看窗外红柿,耳听竹海涛声,甚是闲适惬意。
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先生在网上搜索到“绍兴山居”民宿,带着5名朋友从上海赶来,打算在桃园村住一晚。“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李先生风趣地说。
“绍兴山居”白墙黛瓦,庭院深深,是一幢二层江南四合院,四周被高大挺拔的竹林包围,蜿蜒骑行道向竹林深处延伸,置身于此,人像是在画里穿行。“村里已有农家乐‘竹乡驿站’6家,民宿4家。去年,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0多万元,达到73万余元。”桃园村党总支书记朱来生说,这几年桃园村依托资源优势大做竹文章,“竹乡驿站”以笋宴吸引游客,民宿以竹海为卖点招揽生意,农民以贩卖竹笋来赚钱。
王金海是村里贩卖竹笋的大户之一。出笋季节,每天清晨5点左右,他就开始将收购来的笋装上面包车,送往酒店。妻子叶藕仙则推着三轮车,挨家挨户收购。“越城区的10多家酒店都是我的客户。”王金海喜滋滋地说,前段时间收购毛笋,现在是鞭笋,下半年是冬笋。
如今,桃园村正在争创绍兴市乡村振兴先行村。村里专门从杭州请来一家策划公司,帮助改进包装和销售模式,提高竹笋、柿子等农副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效益。
作者:记者 范文忠 编辑:杨寒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