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78年后,烈士魂归故里

四代亲人接力,终于找到他就义的地方

2021-05-14 08:27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5月7日上午,新昌县烈士陵园梁狄墓前,他的后辈们静默肃立,随后将一抔黄土轻轻洒在墓旁的柏树下。这抔黄土来自梁狄英勇就义的地方——余姚市丈亭镇胡界村。被敌人杀害后,时隔78年,这位新昌籍烈士才魂归故里。

烈士“回家”背后,是一个关于寻找和守护的故事。

梁狄就义后,他的亲人始终没有忘记,一直在寻找他就义的地方。与此同时,余姚市丈亭镇胡界村村民一直默默守护着牺牲在该村的3位无名烈士,并为他们寻找亲人。

前不久,经过细节比对,确认其中一位无名烈士正是梁狄。

梁狄的后辈们在烈士就义的地方取完土准备带回新昌。

无名烈士热血洒胡界

70多年来,胡界村一带一直流传着3名战士被捕牺牲的故事,但3名战士叫什么、来自哪里,大家都不清楚。“当时村民们用稻草盖在了烈士的遗体上,埋在了凤凰山脚下。”该村村民胡松岳说,他曾听父亲说起,这3名战士牺牲的日子刚好是在晚稻收割的季节。

胡界村93岁的村民胡滋川也曾听父亲讲起过78前的那一幕。那时,胡滋川只有10多岁,在保长强迫下为日军做苦力。日军占据了丈亭镇的几间洋房作为据点,还在附近修建了碉堡。

1943年11月某一天,不远处的祝家渡集市开市,附近百姓都去赶集,买卖日用品、小菜。守在丈亭镇的日军得知消息,赶来抢夺物资。赶集的群众听到日本兵来了,想坐渡船逃到江对岸去。日军开枪威胁,船夫只好把船撑回来。

当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时称三五支队)的3名战士也在渡船上,怕身份暴露,就将皮带、枪支等物品丢入河中。此时,有一老妇好心提醒:“先生,你们的东西掉了。”不幸的是,这句话正好被日本兵听到,遂对船上的人逐一搜身检查,发现3名战士的穿着打扮与老百姓不一样,怀疑他们是共产党,当即将他们抓了起来,带到位于丈亭镇的日军据点。

后来,3位战士被押送到胡界村后的凤凰山脚,惨遭杀害。当时正是晚稻收割季节,日军还强迫在田里劳作的群众去现场观看行刑过程。

时间一晃过去了78年,当时的目击者大都已离世,但3名战士被捕牺牲的故事一代传一代。尽管不知道他们的具体身份,但每年清明时节,总有人来到他们就义的地方缅怀或祭奠。

四代接力寻亲有结果

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热心村民胡松岳联系宁波当地媒体,希望帮忙寻找烈士的亲人。  

与此同时,家住宁波市区的梁明一直在寻找小爷爷梁柏炎(后改名为梁狄)就义的地方。梁明说,从梁狄的父亲开始算,这场寻亲接力已经延续了4代。今年4月,他在宁波当地媒体上看到了胡滋川讲述的故事,越看越激动,“太像了!太像了!”

关于小爷爷的故事,梁明是从小听到大的,他一直记着其中一个细节:小爷爷在渡江时,把随身携带的文件、武器都扔到了江里,但仍被日本人抓捕。就义时,正是割晚稻的时节。这两个细节,与胡滋川老人的回忆相契合。

梁明告诉记者,家里人只知道梁狄牺牲在余姚慈溪一带,但具体在哪里一直不清楚。新中国成立后,梁狄被正式认定为烈士,他的父亲也曾带着干粮到余姚、慈溪多方找寻,希望能找到儿子的就义地点,但因地方不熟、言语不通,最终无功而返。

后来,梁明的父亲因工作原因搬迁到宁波。多年来,梁明一直凭着梁狄曾担任慈溪县江中乡指导员这一线索,寻找小爷爷就义的地方,但一直没什么结果,“从小到大,每年学校、单位组织祭扫烈士墓,我都会仔细查看烈士墓碑,就是希望能找到小爷爷的消息”。

如今,寻找终于有了眉目。梁明辗转联系到了新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核实相关信息。该局工作人员立即查阅了现有的新昌县烈士英名录,并赶赴新昌县史志办、县档案馆调阅了梁狄烈士的相关资料,最终确认,梁狄就义的地方就在胡界村。

5月7日上午,在胡界村后的凤凰山脚,当地村干部已用砖石在烈士就义处砌了一个简易的花坛。梁家人带来了三棵青翠的柏树,种在花坛里,象征松柏长青、浩气长存,纪念献出年轻生命的3位烈士。随后,按照家乡的习俗进行祭奠。

祭奠结束后,梁家人按照辈分顺序,每人在柏树前取一铲土,带回新昌。

英雄就义时年仅21岁

归程途中,梁家人提出,想去梁狄烈士被抓捕的地方看一眼。在当地干部的指引下,一行人来到大运河旁的祝家渡。江上已建起新旧两座跨江大桥,沿江百姓再不用通过摆渡过江。

面对悠悠江水,梁家人再度回忆起一代代流传下来的梁狄烈士年轻时的点点滴滴。梁狄出生于1922年,1939年考入清波中学。1941年,共产党员俞元亮、钱章平举办齿轮读书会,梁狄是读书会的积极分子,还被选为校学生会主席。在家里长辈的口中,梁狄爱读书,会唱文明戏,这也为他后期参加“南进支队”开展宣传工作奠定了基础。

新昌县史志办资料显示,1942年初,梁狄中学毕业后到嵊县开元中心小学任体育教师,兼任算术课教师。他的同学、共产党员肖璜也在开元中心小学任教,两人同住一个房间。1942年8月,中共嵊西县工委通过联乡总队上层人士,以联乡总队名义在开元小学举办青年暑期短训班,梁狄和肖璜等人都参加了训练班。经肖璜介绍,梁狄加入党的外围组织——人民抗日自卫军游击小组。

不久,党组织动员进步青年参加党领导的部队。梁狄和肖璜等七八名清波中学毕业的同学,在俞元亮的带领下,步行两天到诸暨枫桥,加入“南进支队”。梁狄被编在支队战地服务团,做宣传工作。从这时起,他正式改名为梁狄。在指导员俞元亮的带领下,他一面接受军事训练,一面积极开展宣传。不久,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11月,“南进支队”撤回四明山地区,梁狄也随队到了四明山,被分配在慈(溪)(余)姚地区做民运工作。1943年2月,他担任慈溪县江中乡指导员。同年11月,梁狄不幸被捕,壮烈牺牲,年仅21岁。

在梁狄被捕的祝家渡,梁家人拍了一张合影,其中年纪最大的是梁狄的侄子,今年75岁;年纪最小的,是7岁的曾侄孙女,尚在读幼儿园。合影背景是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祝家渡大桥,头顶的蓝天里,一只白鹭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作者:记者 俞颖颖 潘晓林 通讯员 黄婉晶 盛江红 文/摄 编辑:沈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