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浙江德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处理5万吨废盐渣资源化利用处置工程项目试运行,且已与区域周边57家产废企业建立了收储服务关系,已收储21.27吨各类危险废物。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我市从去年开始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展特定类别危险废物定向“点对点”利用制度,目前全市累计已有1.68万吨工业废酸、废盐等特定类别危险废物,通过定向“点对点”利用模式进行了资源化利用。
据了解,我市有危险废物产生的小微企业超过2100家,其中年产生危险废物10吨以下的占86.7%。这些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因产生量小、种类杂、管理力量薄弱等问题,其收运处置问题突出;另外,全市废盐、飞灰合计产生量10余万吨/年,基本靠无害化分区填埋处置,缺乏综合利用手段。
去年,我市出台《特定类别危险废物定向“点对点”利用试点工作制度》。定向“点对点”即是指将特定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作为另外一家企业的生产原料进行定向利用。如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上虞众联环保有限公司合作,投资10亿余元建每年5万吨工业废盐和6万吨废硫酸的资源化利用项目,将处置成本高、经济效益差、安全风险大的氯化钠与硫酸钠的混杂盐,转化为经济价值高、市场容量大的硫酸钠和盐酸,每年可减少混杂废盐产生量2万吨,获直接经济效益1.6亿元。
与此同时,我市确定浙江德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危险废物产生和利用单位,每年有1.8万吨废盐溶液、5万吨酯化反应残渣、20.87万吨废酸的总量将进行定向“点对点”利用试点。对纳入特定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试点的单位,实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豁免政策;针对工业废酸、废盐等特定危险废物定向利用设施,予以定向补贴,鼓励定向利用单位开展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宽利用处置途径。
为实现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运处置一体化,避免二次转运风险,我市还实行定时、定点、定线上门收运的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运处置“直营”模式。如上虞区按照“申报+评审”“签约+指导”“平台+微信”“转移联单+GPS监控”“抽查+考核”的“五步法”,小微企业收运体系已实现乡镇全覆盖,至今已清运小微企业危险废物300余次,处置危险废物1800余吨。目前,越城区、柯桥区也全面启动“直营车”模式。
到去年底,我市省级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共32家,合计处置能力30.92万吨/年,综合利用能力67.9054万吨/年,较试点前分别提升7.96万吨/年和16.31万吨/年,全市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处置率达到99.12%,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由试点前的25%增加到30%,各区(市、县)均建立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运体系,覆盖率达100%。
据测算,通过“点对点”利用,预计每年可为产废单位减少2.8亿元的危险废物处置费用,为利用单位节省1.9亿元成本。
作者:记者 边锦祥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