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绍兴太极拳圈内,提起74岁的董友泉,拳友们都佩服地称其“高手”,从2008年退休后接触太极拳至今,只要有省级比赛,老董都会参加,斩获奖项、证书无数。在绍兴司法系统,老董则是出了名的“快手”,他曾经在平水镇工作三年,共审结379件经济案件,解决争议标的2300余万元,全部由自己执行完毕,无一起积压移交,省高院把董友泉当作样板来推广,并送其外号“全省办案第一快手’。
已有53年党龄的董友泉,1979年起在绍兴县人民法院(现为柯桥区人民法院)工作,历任告诉申诉庭副庭长、调解中心主任、审判监督办主任、纪检组长、党支部书记、党总支常务副书记等职务。军人经历造就了董友泉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办案绝不拖泥带水。“我手里的案子,不积压,不移交,不留一个尾巴。”董友泉记得,别人一天一般只能安排开一个庭,他最多时开了5个庭。
高频率办案的背后,是董友泉对工作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他曾经因过度疲劳昏倒在庭上,就算住院了,也是挂好点滴就往法院跑。他审过的案子大部分都是调解结案,并不是简单地一判了事。“多给当事人一个充分说理的机会,沟通到位,纠纷也就容易解决了。”董友泉道出了高质量办案的“秘方”。
董友泉还是个爱钻研的人。在职期间,他创新审理思路和方式方法,提升审判质效,积累了以抓调解组织为突破口,预防矛盾激化,消除治安隐患的办案经验。他还摸索出一条以审带执和质量效率齐抓、审理执行并重的新路子。这两个经验,都得到上级法院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1995年,他因断案迅速高效、创新工作方法等,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导致董友泉身体受损。退休后,他一头扎进了太极拳的圈子,用当年对待工作的热情去锻炼身体。这位乐观积极的长者笑着说:“虽然年逾古稀,但我还想为全民健身作点贡献。”
作者:记者 诸丹萍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