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绍兴滨海新区又迎来一位高层次人才。来自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马思伟教授作为“双聘制”人才被引进,他主要从事数字视频处理和编码技术算法研究工作,后期将在滨海新区开展芯片设计,进行芯片成果转化,助力我市集成电路产业实现新突破。
绍兴滨海新区是今年全省首个启动建设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于去年10月启动建设。今年3月,滨海新区发布《关于建设绍兴滨海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意见》,明确20条具体改革措施,将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率先建成长三角产才融合引领区。“当前,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只要是有利于人才创造,都将在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实施高层次人才“双聘制”,借助“最强大脑”来突破产业发展难题,是滨海新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引才逻辑。“双聘制”人才将实行年薪制、项目工资制、股权激励等多元化薪酬制度,激励全国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到试验区创新创业,且人才政策兑现不受地域、户籍、档案、社保、人事关系等限制。人才流动的“柔性”之门一打通,像马思伟这样的高层次人才纷至沓来,“飞行博士”“候鸟教授”纷纷加盟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
推出青年科学家“免评审”落户机制,是开辟滨海新区人才招引“绿色通道”的又一创新之举。抢抓国内外青年科学家招引窗口期,滨海新区前移引才关口,聚焦40周岁以下的高端青年人才,以提前直接认定代替以往繁琐的答辩评审流程,引导广大青年科学家前来创业创新。
“滨海新区是全省最高能级发展平台之一,当前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两大省‘万亩千亿’产业对青年科学家人才需求巨大。”越城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免评审”落户制度就是围绕两大重点产业前沿发展方向,打通青年人才招引环节的堵点痛点,切实解决各类企业、校地共建研究院所等单位紧缺急需的人才需求。
今年34岁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遗传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张颂婧,主要从事抗乳腺癌天然药物研究。作为第一批“免评审”落户认定人才,她将加入江南大学(绍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从事人类生命健康相关研究。人才招引坐上“直通车”,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全国各地青年科学家感受到绍兴招才、引才、育才、爱才的决心和魄力。
作者:记者 徐晶锦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