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吹响民企崛起号角

2021-04-23 08:03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30多个零部件,27道工序,在智能机械手的操作下,仅20分钟,电子膨胀阀迅速组装完成。“可别小看这个电子膨胀阀,身上有330多项授权专利。”昨天上午,在三花控股集团智能组装车间,生产事业部副部长朱明松向记者展示了集团多个拳头产品:拥有多项专利的电子膨胀阀占领了全球50%以上的市场份额;空调制冷重要零部件——四通换向阀更是占领了全球6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三花”,这家诞生于绍兴新昌的企业,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城小厂,成长为今日全球空调制冷控制部件行业的领军企业?“我们是改革的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更是受益者。”三花集团董事局主席张道才口中的改革,便是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乡镇企业改制。

1992年7月,为了推动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进入市场,国务院公布了《全民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下放十四大权利,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此时,“三花”还是一家“经营无产品,管理无人才,生产无设备”的乡镇小厂——新昌制冷配件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乡镇企业机制老化,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产权关系不清,企业凝聚力不强。”作为企业一把手,张道才深刻意识到这个问题,“站在新时代的十字路口,必须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组建股份制企业集团,才能不被市场和时代所抛弃。”

在新昌县政府的指导下,新昌制冷配件厂开始股份合作制试点。寿济成曾是新昌制冷配件厂的党政办主任,也是“三花”实行股份合作制的具体参与者之一。“最难的是产权界定。”他说,工厂为此制定了一个准则,“谁创造、谁受益、谁所有”,企业骨干的股份要占多数,这样企业员工与企业的关系也就更紧密了。1993年8月,新昌制冷配件厂召开第一次股东大会,通过了《股份合作制企业章程》,股份合作制改造迈出了重要一步。

改制的浪潮不断在绍兴涌动。1995年8月30日,绍兴市政府在市区龙山宾馆召开全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会议,对试点工作进行部署;同年11月,三花集团被列为全国乡镇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8家试点单位之一。

一招妙棋满盘活。企业凝聚力增强了,企业职工不仅是劳动者,也是投资者,真正成为了企业的主人;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用于企业优势领域,投入技改项目……

自此,“三花”一路披荆斩棘,更是上演了经典的“反收购”。1995年,“三花”第一条四通阀生产线竣工,此后生产规模逐年扩大。面对“三花”的入局,该领域巨头——兰柯公司1996年找上门来,提出以10倍的溢价3亿元收购企业,却被张道才婉拒。此后,“三花”以十年磨一剑的专注,打磨四通阀这一拳头产品,到2006年,销售规模已达2100万套,约占全球市场一半份额。相反,兰柯公司的四通阀业务却逐年萎缩,直至2007年“三花”完成了对其的收购。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是促进企业发展。当时我市多数试点企业以此为契机,加快了人才培养、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些先发优势逐渐显现出来。”绍兴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宋潞平说。2000年前后,全市90%以上的企业完成了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过渡。正是这种先发的制度改革优势,成为绍兴多年来经济快速增长最大的动力来源。

2020年,绍兴A股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同类城市第3位,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提升至全国第31位。

作者:记者 林佳萍 俞颖颖 编辑:沈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