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头“吃”进脆脆的塑料瓶碎片,那头“吐”出软软的仿羽绒短纤维。昨天,在位于柯桥区钱清街道的绍兴美纶化纤有限公司内,记者看到,生产车间正在上演一场“变形记”。“这种短纤维具有轻便、保暖的特性,可以填充到保暖服装里。”总经理童关庆笑着说。
“塑料瓶碎片能用来填充衣服?”记者有点好奇。童关庆解释道,许多塑料瓶都是用PET做的。PET也叫聚酯,俗称涤纶,它是一种结晶型塑料,是石油的衍生产品,具有抗变性、耐疲劳、耐摩擦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包装、化纤、家纺等领域。塑料瓶碎片经过干燥、熔化、过滤、纺丝、牵伸、卷曲等工艺,能做成各式各样的纤维,这就是再生纤维。再生纤维的使用,在国外已不是一件新鲜事,耐克生产的高性能球衣就是用可再生聚酯瓶作为原料的。
据了解,“美纶化纤”的前身是绍兴县再生短纤厂,1992年就涉足化纤领域,30多年来一直专注做再生纤维,其主要原料就是塑料瓶碎片。经历多次技术改造,目前,“美纶化纤”生产的再生纤维,主要用于填充枕芯、靠垫、空调被、保暖服装等。“美纶化纤”约70%的下游产品出口国际市场,公司已获得了GRS(全球回收标准)4.0认证。
在“美纶化纤”的仓库里,PET原料堆得满满当当。童关庆介绍,近年来,公司平均一个月要消耗3000吨原料,通常情况下,80%是塑料瓶碎片。“在绍兴,用塑料瓶碎片作为原料的化纤企业,只有我们一家。”童关庆自豪地说,公司产品具有环保价值,能有效减少白色污染。他给记者算了一笔生态账,一个550毫升的娃哈哈矿泉水塑料瓶约重22克,1吨塑料瓶碎片大约需要4.5万个塑料瓶,“美纶化纤”平均一个月使用2400吨塑料瓶碎片,相当于一个月可消耗约1.08亿个塑料瓶。
“社会上有多少新料,就有多少废料。所以,在大型石化企业群雄逐鹿的化纤领域,我们能够长期占据一席之地。”童关庆告诉记者,大型石化企业日产量动辄数千吨,要想调整工艺做差别化化纤,成本非常高,所以他们的产品种类比较少。而“美纶化纤”日产量仅100吨,可接一些小批量订单,还能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差别化化纤,目前公司产品多达40余种,年销售额达1.8亿元。去年,“美纶化纤”新增了一条生产线,专门做阻燃型的再生化纤,产品经过测试,各项指标符合英国家具防火安全标准。
作者:记者 陈松 编辑: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