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风月同天” “与子同裳” 为何让人心旌摇荡?

2020-02-19 08:53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崎岖路,长情在”,等等。这些日本援助中国物资外包装箱上的文字,引发了中国网民的极大关注。

这些优美的诗词文字,如一缕缕清风,从一衣带水的日本来到正处在逆境中的中国人心里,情真意切,直击心灵。

独一份

宋徽宗考画师,用诗句“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为题。考生们想的都是如何画出“动人春色”来,用心画花卉,在构图设色上努力下工夫。

只有一位画师与众不同。他画的是楼台一角,掩映在杨柳深深处,楼上有一位年轻的女郎,在凭栏眺望。结果这位画师考得最好,大家也都心服。

这是记载在南宋俞文豹著的《吹剑录》里的一则故事。

将女人比花,这肯定不是第一例。皇帝所取者,想来只是此画师不同于众画师的这一点。

创作最怕从众。同于众人,便没有特色,显不出个性,反之,有个性有特色的也未必就好,但是好的创作必然是独一份,有特色有个性。

在这次战“疫”中,全国各地都高喊“武汉加油”,突然出现了日本支援中国物资外包装贴纸上印着的这几句绝妙好诗词,典雅、优美,便妥妥地成了独一份,尽管不是创作,只是引用,但是恰逢其时地抚慰着国人的心灵,唤起了人们心底的美好念想。

有人认为,究其本质,“风月同天”“与子同裳”等等,与“武汉加油”,是雅言与俗语之间的区别,而非其他。

对此,网络大神六神磊磊认为,雅言和俗语,两个都是工具,都是武器。就好像一把是紫薇软剑,一把是丈八蛇矛,都是兵器。用剑的一定比用蛇矛的厉害吗?

又好像花衣服和素衣服,不能说有高下之分。今天该穿什么?看习惯,看场合。

如果人人讲话都文绉绉,都要引经据典、搞点唐诗宋词,那不叫高雅,叫扭捏作态。

在球场上,球迷高喊“女排加油”,痛快,利索,酸爽。要是喊:“女排,乘骥以驰!乘骥以驰!”你那叫干扰女排队员比赛。

在全民战“疫”的加油声里,恰到好处的独一份自然会引发关注和推崇。无论用雅言还是用俗语,用得好,它们都能通向文学的至高殿堂,都能通向人类表达的极高境界。

同理心

“我个人不大欣赏‘武汉加油’之类的词,虽有约定俗成,社会风气使然。但是给人一种超然事外,远作旁观者的‘隔离感’,就好比你我兄弟、亲友生病住院,手术关头,你我会说出‘某某加油’之类的话么?”这是北京大学孟繁之先生在微信上一段话。

曾国藩为他的弟弟作的挽联中有“英名百战总成空,泪眼看河山”的句子。有好事者把它与“英雄流血不流泪”进行比照。

有人也许会说,这样眼泪巴巴的嗟叹“总成空”,会不会动摇斗志?

曾国藩,大清一代名相,作文崇尚阳刚之气,治军以“曾剃头”名震朝野,留给后世的印象是一个铁骨铮铮的大政治家。但是他在这一挽联中却极尽柔肠,让人读后自生柔肠寸断之感,激发了军士捍卫大清河山的高昂斗志。

著名学者许嘉璐曾经写过一文,点赞大型文化音乐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无论是苏轼《定风波》结句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是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娓娓咏之、歌之,都在轻轻地叩打着观众的心扉……使台上台下一起产生强烈的“精神和鸣”。

精神和鸣、同理心,说的都是同一意思——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日本人捐赠物资上的这几句文字“意外”地收获无数点赞,只因它让人在铺天盖地的所谓“硬核”的口号中,看到了一种同理心,以及背后的文明。这种文明,在于语言的典雅、情感的深刻、行为的得体;这种文明,又恰是疫情发展到当下,亟需强调之事。

文艺是号角,有抚慰心灵之用,面对一场罕见的全民战“疫”,灾中、灾后的精神慰藉、情绪疏导很重要,这方面,有同理心的诗词,相信更具有“治愈系”的效果。

文艺范

“我们这里没有雷神山,没有火神山,也没有钟南山,只有抬上山…… ”“今年上门,明年上坟”“拜年就是害人,聚餐就是找死”“带病回村,不孝子孙”等等,当这类防疫口号标语铺天盖地时,突然出现“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这样文艺范的

诗词,怎不让人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春天里心旌摇荡?

清初杰出的诗人、文学家王士禛著有《诗文词曲贵有节制》一文,说的是做诗写文章,都要力求含蓄,填词作曲也一样。

著名出版家钟叔河这样解读,含蓄还是不含蓄,有时的确可以作为区分高下的分界线。

譬如:秦观的“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李清照的“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自凝眸。”

比照:柳永的“师师生得冶艳,香香于我情多,安安那更久比和,四个打成一个”。

三者高下岂不分明。

苏轼的词多情中自带几分豪气,如“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不作喁喁儿女态,却同样很含蓄。

比照:刘过的“臣有罪,陛下圣,可览临,一片心”,只喊口号,便难说是好词,虽然是在讴歌岳飞。

吴越国王钱镠给回娘家的夫人写了一封家书,信上寥寥9字,却传诵千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信是催夫人回家,却写得旖旎有致,充满了温情:“路畔田头,野花已经开遍了,你也可以慢慢收拾回家来了吧。”

好在哪?充分表现出一个好男人的文艺范,尤其是这男人同时又是“一剑光寒十四州”割据称雄的吴越国王,反差之大,影响也越大。

文艺是什么?它是文学和艺术的统称。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文艺,基本特点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

当下,全民战“疫”进入关键期,文艺作品要回应时代的重大关切,观照人民生活,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国人需要朴素直白、铿锵有力的“武汉加油”,也需要浅吟低唱、曼妙轻缓的“与子同裳”,只有这样才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拿来用

疫情当前,怎么火了一句唐诗?光明网评论员指出,在这场“人民战争”面前,人们为何依然“小资情调”?说明了大家对雅文化的渴望,对一段时间以来的俗文化的厌倦。

日本救灾物资上的这些文字来自《诗经》、唐诗、《千字文》等处,但是日本人恰到好处地使用,令人心悦诚服,有人甚至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得到发扬后重新“反哺”中国。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的徐静波在《汉诗文在古今日本》一文中写道:

今天日本学校中的汉诗文教育情形是如何的呢?自然,汉诗文在今天的日本,已经失去了实用的价值,只是作为一种教养,或者说是对于前人文化遗产的传承,今天的日本学校,自初中开始,在“国语”教科书中依然还有适当的安排。

在日本初二的国语教科书上,特别编入了一个“汉诗”的单元,里边收录了杜甫的《春望》和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高中收录汉诗文的课本,名叫《新探求国语综合·古典篇》,第一单元是“汉文入门”,内容包括这样几项,一是典故,诸如朝三暮四、塞翁失马等,二是诗文,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张继的《枫桥夜泊》等,文章有韩愈的《杂说》、周敦颐的《爱莲说》等等,还选录了历代史传中的一些精粹片段,思想部分则收录了《论语》的七章和《孟子》的三章。

中国诗词,是中国人的精神礼赞。《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近现代经典诗词……这些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篇章,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展示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国人多从小开始接触唐诗宋词,小学阶段至少要求会背诵、默写75首诗词。初中开始古诗文就占了百分之四十的份量,有《曹刿论战》《木兰辞》《岳阳楼记》等等经典文章。

可以肯定,我们的诗词和古文根底定比日本人强。你看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参赛者中有独臂女孩张超凡,人生处处是诗意的修车大爷王海军,“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抗癌农民白茹云,还拥有夺冠的外卖小哥雷海为,古典气质的才女武亦姝……这些参赛者在一定程度彰显了全民诗词的水准。

只是,《中国诗词大会》仿佛是一场极致的诗词背诵大会,缺少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更好对接。

于是,当全民战“疫”之际,全国上下亟需提振信心、鼓舞士气时,来自东瀛的不一样的文句,便如一枚枚火箭似的——闪耀着诗词的光芒——射进国人心里。

真的不能让古诗词只出现在《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电视节目中。文化是拿来用的,不是用来“秀”的,服务于日常生活的文化,才是真的“活文化”,就像日本捐赠方此次的运用,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

链接

那些与“风月同天”一样美的诗句  

1.同气连枝,珍重待春风。

“同气连枝”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出自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珍重待春风”表示人们熬冬盼春的心情,出自《九九消寒图》。

2.同情相成,日亲日近。

“同情相成”指有共同志趣,利害关系一致的人互相帮助把事情办好,出自周·姜尚《六韬·武韬·发启》。“日亲日近”指经常在一起就越来越亲近,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

3.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

出自唐朝张祜《破阵乐·秋风四面足风沙》,别怕路途遥远,总有一天会到达目的地,胜利就在前方。

4.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出自唐代诗人杨巨源《城东早春》,诗句流露出对春天清光丽景的期盼。这何尝不是我们对早日战胜疫情的期盼呢?立春已过,用不了多久,武汉的樱花就要开了。

5.天台立本情无隔,一树花开两地芳。

这两句出自清末近现代诗人巨赞赠日本僧人的诗,以一树花开两地芳香寓指情意不分地域。

6.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出自南宋诗人陈刚中《阳关词》,意指五湖四海都是兄弟,无论在何处相逢都该亲密,并不一定非要是以前的朋友。

作者:记者 沈卫莉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