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意大利人毕罗眼里的《集王圣教序》与王羲之书法

2019-12-30 07:50

来源:

12月22日,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绍兴图书馆迎来了金发碧眼的讲座嘉宾,讲座的主题是《<集王圣教序>与王羲之书法真迹》。他叫毕罗,来自意大利那不勒斯,操着一口标准普通话,谈起书法来神情严肃。“他讲的内容很专业,一个外国人能把中国书法研究到这个程度,实在让人惊叹!”现场的文史专家听完以后纷纷夸赞。

毕罗

艺术不是孤立的存在

现年42岁的毕罗,潜心研究书法10余年。系复旦大学访问学者、二王学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暨南大学特聘研究员,出版过多本书法专著。但在讲座一开始,他并没有开门见山地谈书法,而是讲到了唐代的政治社会情况。“我们不能孤立地去看艺术品,把它们放到时代中间,才能更好地理解艺术。我认为这点非常重要。”毕罗说。

唐高宗咸亨三年,以玄奘为首的长安城僧人们委托怀仁和尚,依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圣教之序,唐高宗李治所作之记,集合王羲之行书作品上的字,刻成《集王圣教序碑》。此事耗费长达10十余年时间,操刀刻石者都是当时高手。碑原在陕西西安弘福寺,后移西安碑林。

为什么要刻这方碑?毕罗谈及当时的社会状况,佛教与道教、儒教之间斗争激烈,而抄写经书是当时的民间风尚。僧侣筹划集字刻这方碑,召唤古人艺术精粹,与当世政权合力,再以抄经形式打开流通渠道,成为了弘扬佛法的利器。在毕罗的讲述下,玄奘等僧人的形象立体起来,《集王圣教序》成型的前因后果也得以明晰。

毕罗与文史专家合影

书法艺术的严肃研究

“《怀仁集圣教序》古雅有渊致。”刘熙载的《书概》评论道。后世王羲之书迹流传稀少,因而《集王圣教序》无论是石碑还是拓本,都显得弥足珍贵。毕罗打开准备的PPT页面,王羲之笔下的字接连出现。“这个‘早’字的一竖体现了王羲之早年书风……。”毕罗对撷选的几个典型一一剖析。在研究之初,他就将《集王圣教序》每个字逐个研究,再按照特点分类。毕罗坦言自己的治学态度,是曾留学日本时受导师影响。

毕罗在研究中还发现,《集王圣教序》并不只是王羲之所写字的简单拼凑。而是根据《圣教序》文本内容,将一些字进行适当修饰,让上下字、上下文之间的过渡更加和谐,增添整幅作品艺术质感。据了解,毕罗研究《集王圣教序》的成果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编纂成册,预计明年初出版。

四川人民出版社编辑封龙告诉记者:“毕罗研究中有艺术史的外溢,同时在纯艺术领域,他的钻研非常深刻。我们不要因为外国人的身份,而觉得他的研究是在作秀。毕罗会写书法,会写古诗。他的论文不仅常在《中国书法》等学术杂志发表,还登上过权威期刊《唐研究》。”

作者:见习记者 王宏超 文/摄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