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享晚”并不高明的陷阱诱惑力在哪?

2019-10-18 07:52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漫画 高晓建 作

近日,上虞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旁听席来了许多老年人。他们上当受骗,倾其所有把养老钱投入所谓的养老项目,最多的投了200多万元。如今,这些养老钱都打了“水漂”。

诱骗老人投资的,是30多岁的绍兴人凌某。2015年8月,他在上虞城区开设了上虞宜家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聘请王某、胡某、徐某等10人担任公司的主管或业务员。2016年底,“宜家”更名为“享晚”。据公诉机关指控,2017年至2018年5月,“享晚”通过发传单、打电话等方式,以承诺归还本金并支付年利率8%至13.5%的高额回报为诱铒,吸引老年人投资他们推出的养老项目。许多老人不知是计,瞒着子女,与他们签订《居家服务合同》《艺术品交易合同》,把大笔养老钱交给他们去打理。据查,这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涉案金额高达3067万余元。

骗子的伎俩并不高明,为何有这么多老人受骗?他们为什么要瞒着子女去博“高收益”?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适合投资的产品少

这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共有100多名受害人,都是老年人。

70多岁的林大妈至今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她和老伴足够谨小慎微,投入前搜集了不少信息,进行分析、研判,但最终还是没有躲过陷阱。40多万元,是她和老伴省吃俭用一辈子才积攒下来的养老钱,现在说没就没了。

“起初我不相信啊。我从来没有买过理财产品,弄不懂,也不信。”一位姓葛的大妈说,当时,身边有熟人购买了“享晚”的产品,向她推荐,被她直接拒绝了。但后来,葛大妈还是陷了进去,从1万元慢慢地追加,到出事前一个月,她一共投了120多万元。葛大妈说,之所以会陷进去,是因为“享晚”这儿可以喝茶聊天,有时还会组织搞些小活动,甚至组织去短途旅游。“孩子在外地工作,平时家里就我们俩,来这里的都是年纪差不多的,一起聚聚还挺热闹。”

“我们就是一心养老。年纪大的人,怕孤单,又想减轻子女负担。‘享晚’推广的产品真是抓住了我们老年人的心理。如果不是养老项目,我们肯定不参加的。”不少受骗的老年人说,“享晚”宣称总公司“爱福家”是一家养老平台,只要投入30万元,不仅每月可以拿利息,到时还可以免费住养老院。如果不想住养老院,可以取回本金。投入越多,享受的服务就越多。

据调查,受害人中,有不少是像葛大妈这样没有投资经验的人。他们手里有钱,迫切希望钱生钱,却又找不到风险小、收益大的投资项目。庞大的养老需求,成为不法分子觊觎的肥肉。

“杭州、南京的养老院,他们都带我们去参观过。南京的养老院是庭院式的,养老、养生相结合;杭州的养老院,像五星级宾馆一样。他们还给我们看视频,如果生病住院,直升机立马会送人去医院。”不少老人说,参观过后他们就动心了,至于“享晚”有没有经营资质,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

多数老人缺乏经验

上虞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金融中队办案民警告诉记者,近年来,在江浙沪及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类似的金融犯罪案件层出不穷,“大多数老年人不具备辨别的能力,盲目投资。”

这起案件中,除了“养老”这个概念触到了老年人的痛点外,迷惑住老年人的还有热情的“外衣”。

与经常见诸报端的、向老年人兜售保健品的诱骗套路一样,不法分子对老年人极其热情。“每次去,他们都很客气,泡上一杯茶,阿姨长阿姨短的。”陈大伯的老伴说。去年,陈大伯生病出院后,他们还带了水果到家里来看望,把两位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当然,这些迷惑手段,对于投资经验丰富的人来说,根本不管用。遗憾的是,上虞的100多名受害人中,不少人没有一点投资经验。有一些老人,平时也买股票、基金等风险大、收益率高的理财产品,但他们所掌握的“经验”,大多是道听途说的,很容易受别人蛊惑。像年利率8%至13.5%这样的回报率,专业理财师都认为高得离谱,但很多老人却不觉得很高。

“有时候,这个月的钱还没攒齐,业务员就先“帮助”垫上了。想着他们赚点钱也不容易,我们赶紧凑齐了交上去,而且还分点利息给他们。”有老人说,真成了“捧着银子上贼船”。

2018年2月左右,一名老人有一大笔钱已经到期,按照合同条款可以全部拿出来了,但一听业务员吹嘘有更优惠的产品方案,不仅没拿出本金,还从朋友处又借来了不少钱投了进去。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享晚”不具备合法的投资理财资质。但由于投资经验缺乏,没有一个受害人去认真核查其资质。

一位长期从事金融投资的专业人士提醒,老年人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选择资质好、风控能力强的金融机构,切不可盲目听信传言。储蓄、国债、部分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等具有稳定收益的投资理财方式,更加适合老年人。

瞒着子女悄悄投资

这起案件还有一个特点,大多数老人是瞒着子女悄悄投资的。

陈大伯告诉记者,“享晚”出事后,他至今没敢告诉儿子,老两口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不敢说啊。孩子以为我们只买了几万元,还提醒过,叫我们小心点。让他知道,家里要乱套了。”

一个大妈告诉记者,出事后,她一直瞒着儿子。前段时间,儿子买车缺几万元,她拿不出来了,只好以实情相告,但自己被骗了多少钱,她至今也没有透露。有个老人偷偷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就在银行工作,之所以瞒着孩子在外面投资,就是想多赚点钱,让孩子们以后能减轻点给父母养老的压力,哪知道事与愿违。

为什么要瞒着子女?

一位老人坦言,有的不想让子女知道自己有多少钱财,有的不想让子女担心,有的信心爆棚,认为自己的眼光不比年轻人差。

因为瞒着子女,使他们失去了躲过陷阱的一个机会。

更让人唏嘘的是,出事后,大多数老人依然选择不告诉子女,自己默默承受着苦果。有的害怕被指责,有的害怕家庭不和谐,这种担忧和巨额财产损失所造成的心理伤痛,天天折磨着他们。“有名受害者今年4月去世。离世前,他还念念不忘拿不回来的钱,着实令人心痛。”办案民警说。

“老年人想保留自己的隐私,可以理解,但在涉及财产等重大问题上,还是应和家里人多商量。”法官提醒说,子女也要经常向父母宣传有关投资理财知识,提醒他们提防各种骗术。

作者: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记 者 杜静静 通讯员 孙若静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