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岩兴(左二)在“老吴热线”志愿服务活动现场。通讯员 王阳阳 摄
“老吴,小卖部的电线出了点问题,下午有空来帮我看看吗?”“老吴,我家客厅的天花板总渗水,水电工说要查原因还得去敲楼上住户的门,这事只能请您出马了。”一上午,老吴的电话响个不停。
老吴是谁?这个问题有多种答案:水电工、老娘舅、法律顾问……
莫非他是超人?当然不是。老吴叫吴岩兴,今年72岁,是越城区塔山街道花园社区一位普通的居民。退休后,热心的老吴设立“老吴服务热线”利用自己在部队学到的水电维修技术,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现如今,“老吴服务热线”已经成为越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志愿服务人员超过4000人。在刚刚公布的浙江省第六届道德模范名单中,老吴榜上有名。
开通“老吴服务热线”
老吴曾当过10年兵,在部队里学会了水电维修技术。退休回家后,他发现社区内有很多老年人遇上漏水、断电等日常问题时,总是束手无策。“有一次花园新村南区有个老太太家里电源开关坏了,一时没办法,就拨打了楼道墙壁上写着的维修电话,结果花了50多元钱才修好,这让老太太很心疼。”老吴说,他查看后发现只是换了个开关,成本最多也就5元钱。
老吴对社区里的老年人说,如果遇上类似困难,直接去社区找他。从此,老吴的名字被传开了。
2010年,老吴向花园社区居委会建议,把“老吴服务热线”联系方式印到社区安全宣传卡上。“我们社区1700多户人家,每户都领到了这张宣传卡。”花园社区主任朱小萍说。居民们碰到漏水、断电等小事,只要拨打老吴的手机,不论早晚,他总会及时赶到。
渐渐地,花园社区和附近社区的居民,都记下了“老吴热线”的电话号码,找他帮忙的越来越多。
今年8月11日凌晨2点,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了熟睡的老吴,原来是花园新村16幢的两位老人家里突然断了电,酷热难耐。老吴二话不说立即起床,赶去检修线路、查看故障,一干就是1个多小时。
星星之火正在燎原
“老吴服务热线”开通后,受到了居民的欢迎,而一些有一技之长的居民,也纷纷加入到“老吴服务热线”中来。花园新村居民张吉良以前是机修工,退休后自学家电维修、配钥匙等技术,加入到“老吴热线”志愿服务中心后,他经常参加公益活动。
去年4月份,以老吴为负责人的“雷锋驿站”成立了。“设立雷锋驿站的目的,就是希望帮到更多的人,让大家都来做公益。”老吴说。
“雷锋驿站”是由越城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牵头、绍兴“老吴热线”志愿服务中心主办的一个全新的公益服务项目。秉承为民惠民的服务理念,“雷锋驿站”组织招募社区志愿者在驿站值班并提供志愿服务,以关爱“两老两特”(孤寡、空巢老人,特困、特殊人员)为重点,同时向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小区居民等提供常态化的便民服务。目前,“雷锋驿站”已发展至18个,志愿服务人员超过4000人。
90岁的孤寡老人劳月芳住在越城区快阁苑霞秋坊,由于患有白内障,生活难以自理。社区热心居民知道后,主动为老人定点定量配送蔬菜,帮助她解决出行不便的难题。去年11月,在社区“雷锋驿站”志愿者的陪同下,老人去医院成功摘除了白内障。手术完成后,老人特地把锦旗送到驿站,要求捐款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爱心服务走出越城
过去,老吴通过一条服务热线助民解难,如今,他正通过“雷锋驿站”把服务精神传递到全城。
老吴组建了341个志愿服务交流群,超过11万人加入其中。这11万人,组成了一支无处不在的志愿服务队伍。群里一声吼,各方来响应。去年6月,新昌县梅渚镇山泊村水蜜桃滞销,得知这一情况后,“雷锋驿站”志愿者立即赶往山泊村帮助果农寻找销路。借助341个志愿服务交流群,约1000公斤水蜜桃销售一空。“回来后我们商量,决定推出‘飞地志愿’项目,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老吴说。
所谓“飞地志愿”,就是依托互联网迅捷的信息传输系统和发达的交通运输系统,跨越地区界限,直接对接农产品滞销的农村产地,通过“雷锋驿站”公益服务平台,把滞销的农产品第一时间送到有需要的居民手中。既帮助农民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问题,又让每个有爱心的居民成为“精准扶农”的参与者和受益人。截至目前,“飞地志愿”项目已累计帮助农民销售柿子4000公斤、水蜜桃1.5万公斤、橘子4500公斤、西瓜15万公斤、葡萄8.5万公斤、小苹果5000公斤,帮助农民增收200多万元,惠及越城区近7万居民。扶持对象近至绍兴市内,远达福建、新疆等地。
作者: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记者 林佳萍 编辑:傅一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