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刘建杨
刘建杨和他的六个新弟子
猴戏,是绍剧最有代表性的剧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几乎就是绍剧的代名词。作为绍剧猴戏的开派宗师,六龄童章宗义奠定了绍剧猴戏“人、神、猴”的表演风格,独树一帜地开创了南派猴戏“活、灵”的风格。
江南猴王,代有传人。如今,作为六龄童的得意弟子,当今绍剧猴戏的领军人物刘建杨,又喜收六位弟子。
绍剧“猴王”和他的弟子们
“喜爱,坚持,传承,发展。这是我送给徒儿们的八个字。”
《绍剧猴戏》首发、收徒仪式、绍剧猴戏表演艺术研讨会、绍剧猴戏经典回顾专场晚会……已经持续了几天的系列活动,让刘建杨的脸上露出了疲倦之色,但是一说起绍剧猴戏的传承,他的眼里立刻放光。
7月31日晚,经典绍剧猴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演出现场,记者见到了这位绍剧“猴王”。这是刘建杨与新收的徒儿王浩爽、周泽泽、张君等人合演的一出大戏。几天前,绍剧艺术中心门口的售票处,就已经挂上“已售罄”的牌子。距离开场还有1个多小时,场外已有不少候场的观众。
刘建杨这次收徒,除了三位绍剧弟子,还有三位分别来自浙江婺剧与新昌调腔。问及缘由,刘建杨坦言,跨界收徒,就是为了破除“剧种”和“派别”之分。
“绍剧猴戏不仅是属于绍剧的。在新昌调腔和浙江婺剧里,同样有猴戏,我也都给他们排过戏。千万不要担心被别人学了去,要是没人来学,那才要担心呢。绍剧猴戏要有这种开放的胸怀,才能更好地得到传承与发展。”刘建杨告诉记者,这种开放的收徒传统从他的师父六龄童就已经开始了。他的这种做法,其实也是一种传承。而绍剧猴戏,就是这样靠一代代艺术家口传心授,不断地传承,不断地被传播开来的。
“绍剧猴戏是南派猴戏的代表,虽然唱腔不同,但手眼身法步这些表演上的技巧是相通的。拜师后,我们就有了更多向绍剧猴戏学习的机会。”刘建杨的弟子、浙江婺剧团的青年武生演员赵孔杰告诉记者,婺剧有六大声腔,其中的昆腔,就以《火焰山》为代表戏。但是因为一些历史的原因,这出婺剧传统戏,并没有得以流传下来。他们非常希望通过向绍剧猴戏学习的机会,将这出失传的传统婺剧大戏给抢救回来。
刘建杨的另一位弟子、浙江婺剧团的青年演员王为轩,也在10多年的演艺生涯中深切地感受到了猴戏在婺剧舞台上的重要性。“每次有对外交流演出,猴戏总是不可或缺的,观众非常喜欢。可惜的是,我们现在只会演一些《金猴闹春》《闹龙宫》等折子戏。所以,非常需要得到绍剧猴戏专业老师的指点。”说起师父刘建杨,王为轩满是敬仰之情。“刘老师的猴戏,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了,我们能学到他的十分之一,就够用了。”
新昌调腔,同样少不了猴戏。刘建杨的弟子、新昌调腔剧团的青年演员石晓邦,就是调腔《三借芭蕉扇》中饰演孙悟空的演员。这是一出从绍剧中移植到调腔的大戏,也是新昌调腔剧团为培养年轻演员而创排的。也正是因为这出大戏,石晓邦与刘建杨结缘。“以前看过刘老师的戏,但他不认识我,没想到现在我能成为他的弟子,可以正式跟着他学猴戏了。”石晓邦说,他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
在路上的“行者”作派
中国传统戏剧百花争艳,以《西游记》为题材,以孙悟空为主要舞台形象的剧目数不胜数。绍剧的孙悟空形象,为何能在众多猴戏中独具一格?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绍剧猴戏人一直在路上的“行者”作派。
“千道关,万重山,取经路漫漫;路遥心莫散,求真不畏难。行得青峰凌绝顶,见灵山。”在7月27日晚的那场绍剧猴戏经典回顾专场晚会上,这首主题曲,随着六龄童生前留下的照片《猴眺》一起出现。
“这是我师父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当时他已89岁高龄,语言含糊,词不达意,当听说有记者给他拍照,却立马做出‘猴眺’的姿势。我们在照片中看到,他已经做不了绍剧猴戏标志性的“反手猴眺”,但他的眼神里透着坚毅,仿佛在眺望着绍剧的未来!”刘建杨说,师父离世已有5年,他今年也已经58岁了。
“我太喜欢猴戏了。为了猴戏,命都可以不要。而且我也答应过师父,一定要把绍剧猴戏传承下去。眼下,已是刻不容缓。”刘建杨的话,掷地有声。而在收徒的同时,他的心里也已经有了十分清晰的绍剧猴戏振兴计划。
“上世纪40年代初,六龄童、七龄童在上海老闸大戏院演36本连台本戏《西游记》,绍剧猴戏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现在,我也想从这里开始,将绍兴猴戏发扬光大。”刘建杨说,除了将师父教给他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他在有生之年还想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将这部36本的《西游记》全部创排出来。
“当年我师父在演出时,是没有剧本的,完全是靠自己发挥,边演边排。”刘建杨说,虽然六龄童当年的演出并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但他在跟随师父学艺的38年里,无数次地听他说起过。更何况,如今的条件比当年要好太多了。“我们是有基础的,比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都有现成的本子。在此基础上,恢复36本的全本《西游记》,显然更容易一些。”
在刘建杨的计划里,这36本的《西游记》将采用小剧场、小成本的制作方式。“每一本,我就设置在四五十分钟,然后一本一本地连续演。当然,这也不是一个小工程,必须发挥工匠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完成。”
与此同时,一个以绍剧猴戏为题材的电影计划也即将付诸实施。“目前剧本创作等前期工作都已经准备好了,只要资金到位,就可以开拍了。”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黄芳告诉记者,这部猴戏电影预计会在今年年底前开机。“内容将是《西游记》里‘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片段,其实也就是经典绍剧《火焰山》的前半部,所以我们还是有一定基础的。”
在黄芳的眼里,用电影的方式来记录绍剧猴戏的精彩技艺,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了。“前几天的研讨会上,有位专家看了《闹天宫》后说,戏曲界原来有一句话,叫做‘唱死天王,累死猴’。猴戏是一个非常需要体力的表演方式,刘建杨现在在戏曲界演猴子的演员里,已经算得上是年龄最大了。如果真等到了七老八十,他就是有心也无力去展现了。”黄芳告诉记者,同事多年,她在刘建杨身上看到的是一种执著坚守的精神。他坚守着“孙悟空”的忠诚担当、百折不挠,坚守着绍剧猴戏的传承发展,他的表演技能和艺术品德都值得年轻演员学习。
“今年是文旅融合的第一年,作为重塑城市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提出了振兴绍剧计划,绍剧猴戏就是一个值得着力打造的具有国际范的大IP。”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何俊杰向记者透露。
作者: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记者 徐霞鸿 文 袁 云 摄 编辑:雷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