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绍兴经济稳中有进,经济结构继续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这背后,是我市抓有效投资、抓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有效投资同比增长8.2%。有效投资正成为加速破解制约我市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有力一招。
大项目彰显投资力度
重大项目,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上半年,全市各地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在柯桥滨海工业区,绍兴恒鸣“年产140万吨功能性纤维智能生产线”项目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00万吨差别化纤维的生产能力;在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50.2亿元的国邦生命科技产业园项目一期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6亿元。
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得益于我市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全省“四大”建设等重大机遇,擂响项目建设的战鼓,吹响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年初,我市75个重大项目参加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项目总投资980亿元,总额居全省第四,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4个,20亿元至50亿元项目9个。此后,各地重大项目捷报频传:诸暨总投资125.3亿元的21个项目、上虞总投资186.92亿元的19个项目、柯桥总投资486.05亿元的33个项目先后开工建设,全市经济发展“新动能”澎湃涌动。
大项目招引“走出去”,在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推介活动上,总投资约500亿元的48个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成为我市上半年有效投资的一大亮点。
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大手笔显示大格局。“要以大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绍兴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杨宏翔表示,绍兴要积极谋求一批大好项目、高新产业,才能乘势而上。
补短板增益投资质量
有效投资关键在于投资的质量。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市有效投资重点在提高有效性上下功夫,补齐发展中结构性失衡的短板。
扩大有效投资,首先瞄准产业结构不合理这块短板。在首期投资58.8亿元的中芯国际这一龙头项目带动下,今年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平台共接洽集成电路产业项目41个,协议总投资超1700亿元,目前已落户项目7个,签约5个,一个以中芯绍兴、豪威科技、紫光展锐等龙头企业引领的全产业集群正在成型。优质产业项目,是扩投资、稳增长的主要动能,也是调结构、促转型的核心主力。
交通是经济的大动脉。今年以来,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杭绍台高速公路绍兴金华段、杭绍甬智慧高速绍兴段建设正抢时间、赶工期,越来越多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为绍兴加快融杭联甬接沪奠定坚实基础。
一批事关城市品质的高质量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项目也在大力推进。如绍兴文理学院扩建工程、绍兴市中医院改扩建工程、诸暨市浦阳江治理二期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将直接惠及更多民生。
1~6月,我市交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民间项目投资、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等4个结构性指标均实现同比增长10%的目标,其中交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63.7%、48.6%。投资结构更优、质量更高。
强服务提高投资效率
怎样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加快重大项目落地、建设直至投产?我市通过一系列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调动投资主体的积极性。
越海百奥药业(绍兴)有限公司是今年我市引进的首个总投资51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现提前到6月份开工,比原计划缩短了半年,这让公司负责项目前期工作的罗洪波压力巨大。相关部门为此制订了周密方案,倒排时间节点,派专员跟进对接,让罗洪波信心倍增。在盯引制度的助推下,6月3日,项目顺利动工。
“标准地+承诺制”是提高投资效率的另一个助推器。位于新昌的浙江元盛塑业股份有限公司计划今年新建年产1000万套汽车散热系统配件和塑磁项目,在提出用地申请、通过供地答辩并按“标准地”要求签署承诺书后,顺利摘得土地,仅用了8天时间拿到开工许可证。
“越是投资增速下行压力增大的时候,我们越要提高投资效率。”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只有提高审批、开工、施工等工作效率的“软实力”,才能引来更多“金凤凰”。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不断激发投资活力、加速项目建设。截至6月底,全市35个“省市县长项目工程”已落地12个,落地率达34.3%;75个重大项目全部实现开工入库,比计划提前1个月完成,各地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促大发展的高潮。
作者: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记者 徐晶锦 制图 裘一倩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