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19-04-04 11:09
王阳明出生于绍兴府余姚县,余姚一直属越文化圈,行政区划到1952年才划为宁波。王阳明十岁的时候,其父亲王华中了状元,便在绍兴府城置业,伯府、观象台、王衙弄、王衙池、大步头等阳明遗存和阳明故事都在古城内西小河历史街区的阳明故里。王阳明十六岁的时候,到会稽山阳明洞天修炼,自称阳明子,从此王守仁又有了王阳明的名字。后来他在贵州“龙场悟道”后,在各地讲学,尤其是回到绍兴,在䅲山书院讲学。稽山书院是范仲淹筑的书院,后因朱熹特别是阳明讲学成为全国中心。在这里讲学,传播和完善他的心学,并且完成了“天泉证道”,也就是他的核心思想“知良知”,最终墓葬绍兴兰亭鲜虾山。所以从阳明先生的名字起源,故居遗存、心学完善和最终归宿,绍兴是阳明思想的首善之地。
上文节选自用“探索山水背后的共生共融与文化获得感 看绍兴文旅新掌门人的城市推介”。
△西小路历史街区-阳明故里
阳明先生被世人称为“圣人”,关于王阳明,你知道多少?接下来,小编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王阳明的生平和成就,如果你感兴趣,不妨来绍兴一探究竟!(内附游线)
△王阳明纪念馆
王阳明其人
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名守仁,字伯安,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他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独创了“阳明心学”。浙江余姚人。中国历史上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标准的只有两个半人:孔子、王阳明、曾国藩算半个。
王阳明的一生生而不凡,十五岁献策平定农民起义,后步入仕途,平定江西叛乱,立功无数。他回到绍兴后,筑室于会稽山之阳明洞,把道家“阳明洞天”的“阳明”两字作为自己的号,自称“古越阳明子”。外人从此称王阳明为“阳明先生”。
阳明心学
王阳明发明了心学,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他也曾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归纳起来,就是四个字“事上磨练”。后来人们称之为阳明心学“四句教”,也是阳明心学的核心。
△阳明洞天
景点推荐
01
王阳明纪念馆
绍兴,是王阳明出生、成长、归葬之地,也是阳明思想发端与成熟之地,更是阳明遗迹最多、遗存较完整之地。
2018年6月,为迎接第二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闭幕论坛,绍兴王阳明纪念馆及阳明故里进行了修缮,让阳明故里在绍兴的历史老街里显得格外夺目。
02
阳明洞天
阳明洞天位于绍兴市东南部宛委山,据《越中杂识》谓:“阳明洞天在龙瑞宫旁,是一巨石,中罅。道家第十洞天也”,王阳明早年曾在此修行、悟道。宛委山下,沿着小道而上,在密林中寻觅阳明洞天的所在。
这里群山环抱,风光迤逦,远望诸山,清风徐来,气象不凡,天地交隔,成洞天之势,实为读书、修行的好去处。因为常年在此修习,王守仁开始自号阳明子,因此又名王阳明。可以说,这是阳明心学的命名由来。
03
稽山书院
稽山书院在越城区府山西侧的一处坡地上,现遗址上已无任何建筑遗存。王阳明有很深的书院情结,阳明心学的发展与书院密不可分。书院是王阳明讲学、悟道和传道之地,更是他心灵的一方净土和乐土。
王阳明认为每个人的所得所悟,要根据自身人生经历和体验,没有划一的标准,只要明确人人都在止于至善,就能解疑释惑,传道授业,这其实就是因材施教理念,用现代的教育理论来分析,王阳明是人本教育的最早践行者。在心学鼎盛时期,稽山书院一度成为全国旗帜性的学术中心,心学的“黄埔军校”。阳明心学的核心理念之一“致良知”,也是在这里完成蛹蝶之变。稽山书院是心学爱好者心灵的圣地,在历史上无数心学膜拜将这里视为悟道的捷径,也是无数王阳明的后继者传承阳明文化的地方。
04
龙瑞宫
阳明洞天的周边重要景观主要有三处,飞来石、葛仙井、射的潭。据历史文献记载,飞来石旁有一处历史名址——始建于唐朝的龙瑞宫,这是一座当时十分著名的道观,也是古代崇禹祭禹之圣地,现已荡然无存。
05
王阳明墓
在印山越国王陵和徐渭墓东南方向不远,在兰亭洪溪附近,便是明代大儒王阳明的墓。近年来,王阳明的学问,渐成显学,王阳明墓,也渐次为人所知。王墓始建于明嘉靖八年(1529年),清康熙、乾隆年间曾多次修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高宗弘历南幸,作过一次修缮,御赐“名世真才”题额并建四柱冲天式石牌坊于墓前。
王阳明出生于余姚,当时隶属绍兴府管辖,绍兴城内有王阳明故居遗址,因王府在建成之日,便遭火灾焚毁,是以王阳明终究未能入住。当你去这吊唁时,也会发现墓前还有别人献的花,可见吾道不孤。
06
阳明故里(西小河历史街区)
阳明故居的正式名称是新建伯府第,又称伯府第、王府等,绍兴民间多称伯府,是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后,朝廷封诰其为“新建伯”,并赐新建伯府第,伯府名由此而来。遗址位于越城区北海街道,在谢公桥北、光相桥东和上大路南之间区域,目前尚有以下几处伯府第的建筑遗存。
石门框:伯府第主体建筑尚留三柱石砌门框及旁边称为饮酒亭的一间半老建筑。经文物专家考证,确系明代建筑。
观象台:位于石门框北的“观象台”,为一石条砌成的长方形高台,南北宽十余米,东西长二十米,传说是阳明用来占卜星象、认证天体的地方。因观象台形同假山,世称“王假山”,民间传说,造“观象台”用的是“碧霞池”里的土。以上大路为入口,观象台南有东西向小弄,称“假山弄”,至今尚在。
碧霞池:石门框东南有一长方形石砌大池。长三十五米,宽二十五米,名“碧霞池”,现俗称“王衙池”。“王衙池”东边有一南北走向的小弄。称“王衙弄”。“王衙池”和“王衙弄”名称或均因阳明伯府而得名。
伯府大埠头:沿“王衙池”南向西数十米,紧靠“伯府第”有西小河,河边有一古朴的石阶河埠头,当年伯府曾用于接待四方负笈来游的心学门人,故称“伯府大埠头”。由北向南,“观象台”、“石门框”、“碧霞池”、“伯府大埠头”构成为伯府第主体建筑。
近期活动
编辑:厉燕军
作者:发稿专用 编辑:发稿专用
越牛新闻客户端
越牛新闻微信
绍兴发布微信
越牛新闻微博
绍兴发布微博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