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广电全媒体记者 余斌
今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而惊蛰前后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一段时间,春天的气息便愈发浓郁,我市广大种粮大户抢抓农时,开启春耕备耕。
今天上午,在越城区陶堰镇银龙农场育秧中心,技术员正组织农户在育秧流水线上播种。首批播种的杂交早稻共150亩,5个品种。由于采用叠盘保温暗出苗技术,播下的种子经过四天培育可以进棚育秧,预期4月初就能大田移栽。农场计划对近500亩的农田,全部采用两季水稻轮作模式,提高粮食复种指数。
技术员金宏民告诉记者,今年的粮食收购价与去年持平,早稻种植国家又有补贴,农场的收益也增加了。
据市农业部门调查汇总,预计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80余万亩,较上年略减0.36%,但早晚两季连作稻模式有所增加。据对全市58户种粮大户意向调查,计划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4余万亩,其中计划种植早稻1.1余万亩,较上年增加0.11万亩,增幅11%左右。
同时,为破解谷价下跌和成本抬升的双重压力,我市种粮大户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据对市区12户种粮大户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计划种植优质稻米713亩,平均每户种植约70亩。越城区皋埠镇万国农场决定把种植优质稻米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除了扩大稻鳖共育的种养面积,还将把优质连作晚稻的种植面积扩大到220亩,实现从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促进粮食生产转型升级。
农场场长章建国:“种植优质米,虽然产量低了一些,但粮食的品质提高了,市场供不应求,所以我的收益反而增加了不少。”
编辑:陈烁
作者:陈烁 编辑:陈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