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挡车工难招,难在年轻人不愿干。新昌县木兰纺织有限公司却在近半年间吸引了一批80后加盟,公司挡车工队伍成功实现新老更替。“这是意外的收获。”昨天,说起这番变化,公司生产厂长何平一脸兴奋。
这收获来自一项名为生产数据监测系统的数字化制造技术的成功研发。去年底,木兰纺织率先应用。何平说,这项技术原本是为破解公司一个纠纷点而投入研发的,没想到为招工也带来了利好。
创办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木兰纺织,拥有丰田喷气织机220台,一名员工同时管20台左右。但公司挡车工织布的数量和品质,仍靠人工记录和检验。而人工记录造成的数量误差问题,使挡车工和记录员之间纠纷不断。最近两年来,公司为了平息纷争,光是记录员就换了五六个。
去年6月,省智能制造试点县新昌县将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目标聚焦纺织行业,木兰纺织成为试点企业。针对这一痛点,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新昌专家指导组组长胡旭东联合新昌本土自动化与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浙江康立自控科技有限公司,为木兰纺织量身定制生产数据监测系统。
在木兰纺织车间,每个挡车工上岗,第一步就是拿出手机扫一扫织机上的二维码。220台织机台台有二维码,谁扫码谁操作,实时记录挡车工和织机工作的信息。原先因人工记录引发的纠纷大幅下降。
更让何平惊喜的是,扫一扫,还“扫”出了柔性管理的空间。公司48名挡车工按照传统三班倒排班,大家工作时间固定。但有了扫一扫,交接班时间变得灵活。前两天,80后新员工唐小琴上幼儿园的儿子发烧,她得去照顾,一旁的同事扫码上岗临时替班。1个多小时后,唐小琴回到公司,重新扫码上岗。“在多劳多得的基础上,工作有弹性时间。”唐小琴说,她和几个伙伴就是冲着这点来木兰纺织工作的。
“严格上下班制度,是为了便于管理。”何平说,通过扫码操作,责任清晰、绩效明晰,管理更加精准高效。
“这一成果应用让企业和员工都有了获得感。”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刘家强最近在企业实地调研后表示,扫一扫,“扫”出了纺织企业数字化管理新路径,经验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记者 何超群 编辑:雷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