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养儿防老的观念深入人心。即便是在现代社会,男女平等了,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可是在许多老人的心里,当人老了,孩子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可以“养我”。那么在多子女的家庭中,是不是人多力量大、养老更不成问题呢?电视剧《都挺好》中,“苏家兄妹”照顾父亲的方式也引发了很多人的讨论,现实生活中,多子女家庭又是如何赡养老人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案例
耄耋老人
每月奔波养老
家住越城区稽山街道的宋老先生今年82岁,膝下有两儿两女,年轻的时候,他常年在外务工养家糊口,家中孩子的养育问题基本都是妻子说了算,一年到头难得有几天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所以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并不亲密。
一开始,他与老伴一起住在稽山街道一套70多平方米的安置房里,子女4人分散在市区各处。宋老先生性格暴躁,属于家中的“一言堂”,大小事都要他说了算,在他退休长期居家后,经常与老伴发生争吵。由于老伴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较好,每次老两口吵架,儿女就把母亲接走,让他单独居住。直到两年前老伴因病过世,他才开始真正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
“我当时是想到大儿子家去住的,可他不同意,说是可以给我请个保姆,费用他们四兄妹平摊,但我二女儿不同意,最后商定我去两个儿子家各住一个月,然后回到自己家,两个女儿分别上门照顾我半个月,就这样一个季度循环轮流一次。”宋老先生说,这也是无奈之举,只要孩子们能一直这样坚持,也就不为难他们了。
那么宋老先生的“不为难”,子女们心中又是怎么想的呢?小儿子宋先生告诉记者,只要看了《都挺好》,就能知道自己的父亲是怎样一位难搞定的老人。他说:“我父亲就是看不得家里太安稳,一到我家什么都管,连家里吃多少钱一斤的米都要过问,买便宜了说不给他吃好的,买贵了说会吃穷的。”更让儿女无奈的是,父亲还时不时闹一次离家出走,自认为不顺心了就回稽山街道居住,想通了又马上搬回去,去年开始把部分养老金放进了股票里,亏了就让兄妹几人给他补进去。
大女儿宋女士则说:“我就是尽我自己的义务,我父亲平时很固执的,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有错的。”
观察
多子女家庭
养老模式面面观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80岁以上的老人中,确实存在一定比例的多子女家庭,相对于独生子女在赡养父母的问题上责无旁贷,多子女家庭反而因为责任分担导致养老矛盾更为突出。那么在多子女家庭中,除了像宋老先生这样去子女家轮流住的养老方式,还有哪些养老模式呢?
1.AA制请保姆照顾老人
兄妹几人平摊费用为父母请一位保姆,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养老方式。
“我们也各自有家庭了,年纪大的哥哥都快当外公了,要他天天来照顾母亲肯定不现实。”家住迪荡街道盛世名苑的黄女士说,请保姆是最简单的方式,大家出钱,别人出力,谁空了就去看一下母亲,双休日大家过去聚一下,老人也过得开心,自己也轻松。
2.轮流上门给老人做饭
“我们两姐弟,我今年54岁,我弟弟50岁,我父亲已经快90岁了,但他不乐意和我们一起住。”在越城区德泽苑小区,居民陈芬琴正陪父亲陈大爷在楼下散步,她说为了父亲的养老问题,她和弟弟两家商量了很久,最后还是折中,姐弟俩轮流来给父亲烧饭,一周一轮。因为弟弟还没有退休,所以白天她有空就来陪父亲,这样过了5年,一直很顺利。
陈大爷对目前的生活也十分满意:“我不喜欢和孩子们住,我有自己的房子,真的不能动了再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子女轮流上门照顾父母的情况在市区并不少见,有的子女还会陪伴老人一起居住,有的则是吃完晚餐就走,也有的在中午把午餐、晚餐都准备好,晚餐让老人自己热着吃。
3.住进养老院,子女多探望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多子多女的家庭会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在绍兴市社会福利中心就有不少这样的老人。其中一位83岁的老人已经住在福利中心好几年了,子女三人每周都会来看望她,逢年过节就接她回家一起团聚。老人说:“他们太忙也照顾不过来,我在这里蛮好的,在这里有伴,他们时常来看我,也经常接我回去,这样我就很满足了。”
作者: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记者 王敏霞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