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二。这是近8年首季最高增幅,折射出我市工业经济“增势稳健、动能充沛”的良好态势。
工业经济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其出色表现,有力支撑GDP。一季度,全市GDP同比增长8.3%,居全省第3位。
“这份成绩来之不易。”市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工业经济的良好发展局面得益于“念好‘两业经’、创新驱动和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三股力量叠加作用。
动能转换加速
近5000平方米的织机车间,机声隆隆。机修工陈高峰的黑色智能手环亮起一串白色数字:13:36 1056号报修。两分钟后,1056号织机进入检修状态。这是新昌县木兰纺织有限公司智能车间的一个场景。去年底,木兰纺织生产数据监测系统建成,并对一些关键数据进行开发利用,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一季度,公司销售、利润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
以数字经济为支点,撬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绍兴迈上加速轨道,包括纺织、轴承等一批传统制造企业收获数字经济带来的发展红利。木兰纺织是其中一例。
今年来,我市在念好“两业经”上精准发力,运用政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出台《绍兴市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方案》《绍兴市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等重磅政策。同步编制智能化改造路线图,因企施策,全面提升行业智能化水平。到目前为止,全市13个传统产业领域已有230多家企业启动改造,陆续显现成效。
在柯桥区,一项名为“印染大脑”的智能化改造行动拉开帷幕,包括英吉利印染在内,一批印染企业率先为染缸装上“大脑”,全天候动态监测,极大程度提高了染色一次合格率,成为印染产业新的竞争力。在诸暨市,一个由政府主导设立的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发展引导母基金,吸引大批有资质、有实力的创投机构和子基金落户,实现“产业+资本+数字化”融合发展。袜业、珍珠、铜加工三大传统产业数字化建设如火如荼推进。
一季度,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4.8%;纺织、化工、金属加工等传统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6%、21.6%和20.1%,增速均高于规上工业平均值。
传统制造业动能加速修复,行业景气度明显回升,对整体工业支撑拉动作用增强。以纺织行业为例,一季度,纺织业用电同比增长10%,纺织品出口228.78亿元,增速13.63%,拉动出口增长7.6个百分点。
创新活力迸发
最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以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柯桥区浙江宝仁无纺制品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医卫防护非织造材料关键加工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名列其中。凭此,宝仁无纺成为“创新网红”。
以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精准落实“科技新政”,推广新昌创新改革经验,加快建设科创大走廊、推进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建设创新综合体……一大批中小企业收获创新红利。一季度,全市新认定2019年第一批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3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49.4%,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
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落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42条”,全市各级各部门“店小二”纷纷跑下去主动服务,营造更优发展环境,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一季度,规上工业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14.7%,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平均值2.2个百分点。政策叠加效应激发市场活力。一季度新设企业0.65万家、新设个体工商户1.54万户,分别增长8.1%、6.6%。市场预期趋势向好。3月份,全市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53.1%,新订单指数57.9%,两者均已连续3个月环比回升。
创新创业在越州大地上呈现喷涌之势。从一只快餐盒拓展到隐形眼镜托、蛋挞盒、啤酒杯……位于嵊州的浙江天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生物降解材料系列产品,受到欧美客户青睐。今年来,95%产品出口欧美。公司董事长王长茂说,唯有创新,才能跳出打价格战的红海。今年来,公司开发的降解材料新产品不少填补了国内空白。
不仅是天禾科技。明峰医疗、纳诺科技、锋泰机械……在新材料、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现代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一批创新企业新产品迭代,填补国内市场空白,进军国际市场。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4.7%。全市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32.3%,位居全省第3。
发展后劲增强
今年,我市现代医药板块又迎来巨头加盟。总投资50亿元的“越海百奥药业”落户滨海新城。项目总规划用地400亩,将建设50万升规模的抗体药物CDMO(合同研发和生产服务)基地及总部大厦。
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全省“四大”建设、杭绍甬一体化示范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以“市县长工程”项目为抓手实施精准招商,为更高水平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夯基。今年来,绍兴重大项目招引和建设跑出加速度。一季度,共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7个,其中50亿元以上1个。成功举办绍兴(上海)合作推荐会,现场签约13个产业项目,已有6个落地。75个项目参加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总投资980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开工率达到85%,居全省第2位。
开局良好,关键是保持好的发展势头。如何提升服务能力,以高质量服务促进高质量发展,一系列动作正在紧锣密鼓酝酿:制定出台“1+8”经济扶持政策体系,让企业享受更多更实在的红利,激发创业动力;加快编制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规划,扩大印染等传统行业“加工转经销”试点覆盖面,鼓励更多企业搭建“线上+线下”销售网络,打开更大市场空间……
通过制度创新,切实保障要素,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新昌县“精准供地”模式让一批高成长性企业跃出水面。在新昌工业园区初丝湾小微企业园,短短半年,一片荒地上新厂房拔地而起,20多家小微企业腾笼换鸟,今年预计产值超过50亿元。小企业茁壮成长,为工业经济持续输入新鲜血液,像这样的画面,在全市各地次第涌现,夯实绍兴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作者:首席记者 何超群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