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几束鲜花,几杯黄酒 大人小孩,轮流祭拜

2019-04-06 07:36

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清明祭祀作为传统习俗已流传千年。随着移风易俗、文明祭祀的推进,环保生态过清明,越来越多的市民在践行。

昨天上午8点多,望秦山公墓区门口售卖鲜花的小摊林立,时不时有祭祀的人买上几束。“这几年,随着文明祭祀深入人心,鲜花已经成为祭祀必备品,我们早晨5点多就出来摆摊了。”摊贩陈女士说。

陵园里,如林的墓碑前人影重重,几束鲜花,一抔黄土,间或几杯黄酒,大人带着孩子,轮流祭拜,把思念和祝福带给长眠于地下的亲人。有些墓碑前的鲜花已逐渐枯萎,管理人员一早清理了两车。

退休工人吴先生坐在陵园里的山脚下休息,他面前的袋子里除了两杯水之外,别无他物。“今年是我母亲去世的第二年,她走的时候93岁,卧床一年,我们当子女的照顾得尽心尽力。母亲也算高寿,离去是生命的自然凋零,她走得清清明明,我们的祭祀方式也趋向清明,等下兄弟姐妹们带点鲜花就好了。”吴先生说。

绍兴市公墓管理中心副主任李丽说,这几年人们的祭祀方式的确更趋生态环保,祭品以鲜花、果品为主。清明期间若有人点香烛、烧银锭,公墓管理人员看到会进行劝阻。不过这些人在祭祀仪式完成后,大多能熄灭蜡烛,把现场打扫干净再离去。

为进一步倡导文明祭祀,市公墓管理中心今年在香炉峰墓区和望秦山墓区免费向市民提供6000朵菊花,也有不少市民用带来的祭品换菊花。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对母子从杭州回绍兴扫墓,在门口买了几串银锭,进入陵园,听工作人员说要文明祭祀,小男孩当即用银锭换取了鲜花去祭拜。

李丽介绍,近些年除了祭祀方式趋向环保生态,安葬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了节地生态葬法。如望秦山墓区推出171棵树用于树葬,已经有70多棵成为逝者安息地。海葬也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选择,经市公墓管理中心联系对接的海葬已有12例。在全市各区、县(市),诸暨市的海葬最多,已达48例。

作者:见习记者 吴可蒙 编辑:李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