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中午,尽管下着瓢泼大雨,但嵊州市三界镇党委副书记张向军一放下筷子就撑着伞赶往罗洋畈坑查看水质情况。“每当下雨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集镇里几个重点水体的水质情况。”
罗洋畈坑位于集镇以南,全长2000多米,上世纪80年代前是南街村的农灌主渠和排水渠。随着周边居民增多,这里一度成了杂草丛生、淤泥堆积、河水发臭的劣Ⅴ类水渠。后来镇里对其进行全面清淤和截污纳管,水质得到根本改善。
“虽然现在水质总体不错,但因为周边环境复杂,巡河工作仍松懈不得。”张向军沿着田埂一边巡查,一边向记者介绍,罗洋畈坑两边分别是民居和农田,一旦水质变差,将直接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说话间,张向军看到田畈上散落着几个塑料袋,便上前捡起来丢进垃圾桶里。“水渠出水口在地底下,要是被垃圾堵住了,时间一长水质就会变坏。”
走到渠道尽头,张向军又沿着另一边检查了一次,发现有居民将少量生活垃圾扔在渠道边,他便挨家挨户敲门进行提醒,并让村民把垃圾打扫干净。
巡查完罗洋畈坑,张向军又驱车来到北街村,这里有个叫山下塘的池塘是他每次巡查的必到之处。他介绍说,山下塘周边环境更加复杂,对面是农贸市场,旁边是居民区,而且处于集镇地势最低处,这里曾经也是劣Ⅴ类水质。“周边的水流全部汇集到这里,所以我们为池塘安装了提升泵和污水处理泵。”张向军说,如果下雨天雨量集中,这里就成了涝区,不但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水质也很容易变差。
一边走一边看,张向军发现池塘水面上漂浮着一层淡淡的油渍,还有几片菜叶。他立即给村里的保洁员打电话让其前来清理,并用手机把水体污染情况拍了下来。
巡查完山下塘,张向军又马不停蹄赶往集镇其他渠道、池塘进行巡查。“作为集镇水体的总管家,我们有责任呵护好各类水体,造福一方百姓。”张向军笑着说。
作者:见习记者 张 峰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