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条长1800公里的绿色通道

2019-03-08 08:07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回家”,两个再简单不过的字眼,却总能在不经意间戳中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3月6日,横跨5省市,行程约1800多公里,在新昌县人民医院救护车的护送下,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梁永镇的王有才终于回到了家中与父母相聚。

患者突发脑溢血

“患者神志不清,伴小便失禁!”2018年12月4日上午,伴着医护人员急促的声音,跑长途的货车司机王友才被紧急送到新昌县人民医院进行救治。

因病情危急,医院为王友才开启了急救绿色通道。经检查,患者被诊断为脑出血、吸入性肺炎。当日下午,长达5小时的“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在医院急救团队操刀下顺利完成。身上插满管子的王友才浑然不觉,被推进了重症监护室,进行气管插管、改善脑代谢、抗感染、补充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

“多亏了他警惕性高,开车过程中感到身体不适后,立马拨打了‘120’,这才没有耽搁救治时间。”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陈智英说。可是接下来,病人家属的态度让她和同事们都感到意外。

每天下午2至3时是重症监护室的探视时间,比起其他床位病人家属嘘寒问暖的热闹,王友才的病床前冷冷清清。

“友才母亲还卧病在床,友才女儿上着初中,家里就我一个人怎么照顾得过来,而且家里经济困难,治疗费用我们负担不起。”两次坐车从老家赶来新昌看望儿子的父亲王明乾说。

医院决定送其回家

王友才在医院住了整整3个月。由于抢救治疗及时,王友才的术后恢复十分顺利,不少脑出血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脑疝、失语、感染等情况,王友才都避过了。

恢复良好的他,1个月前就达到了转入普通病房的标准。“没有家属照顾,右侧肢体麻木,万一从床上摔下,后果不堪设想。”陈智英告诉记者,出于安全考虑,王友才被安排在重症监护室中。然而,长期躺在病床上,并不利于他后期的康复训练。

住在重症监护室里的王友才也深知,自己浪费了医院的资源。一次与父亲通电话后,他再次表示:“我想回家。”

对于王友才的心愿,新昌县人民医院数次开会讨论,并和新昌县民政局进行了对接,希望能联系到当地相关机构。不过,因种种原因,方案一改再改。最后,医院决定送他回家。

新昌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钱峻说,医院计划配备2个驾驶员和2个专业医生,用救护车送王友才回家。而在此前,医院从未有过这样的先例。“这是一次完成病人心愿的爱心任务,这一条超长绿色通道将绵延1800公里。”新昌县人民医院院长吕银祥说。

3月4日,医院医患办、急救中心、文化办、医务科等多个科室负责人再次围坐在会议室内。人员安排、出发车辆、路程安排、对接情况分析……一份新昌县人民医院《关于四川病人王友才回家方案具体细节讨论方案》,铺好了王友才回家的路。

穿越5省市一路护送

“友才,早上的小笼包好吃么?”“路上有什么不舒服的可要跟医生说。”……3月5日早上6点多,在ICU躺了3个月的王友才第一次“走”出病房,与医院的医护人员告别之后,在医患办主任王兴波和主治医师王洁樑陪同下,从新昌出发了。

浙江、江西、湖北、重庆、四川,约1800公里,横跨5省市。为了尽快送王友才回家,除了吃饭、上厕所,车队几乎一刻不停奔走在路上。

3月6日中午,这支特殊的车队终于将王友才送回了家中。车外,一声声乡音,透着家乡亲友关切的问候,还没从急救车里下来,王友才已经抹起了眼泪。而嘴上说着不要儿子的爸爸王明乾,也已经找好了护工等在家里。躺在床上的母亲,见到儿子后,痛哭不已。

当日下午1点多,护送团队再次出发,在梁永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任杨鑫陪同下,办理好了王友才的医保报销事宜,让王友才少了后顾之忧。其实早在当日上午,护送队与当地镇政府的对接中,王友才就获得了当地提供的连续3个月、每天80元的护理补助,而新昌县人民医院也再次向王友才一家捐出了1万元。

“你们到哪儿了?路上顺利么?友才状态很好,你们放心!”昨天中午,王明乾给护送队打来电话,再次表达谢意。

作者:见习记者 陈 琪 通讯员 俞佶婷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